【第二周作业3】
【主题】:精力管理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精力管理》P.79
【R:阅读原文】
调整每天的工作节奏
人们不需要成为实习医师或者经历超长时间的工作才能体会到疲倦,感受到精力不足对专注力和行为表现的影响。我们在晚间经历多次睡眠循环,白天里精力的潜能也在不断变化。精力的波动与次昼夜节律息息相关,生理信号以90-120分钟为周期。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无视自然的节奏,直到大脑再也无法理解那些信号的含义。生活每天对人们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思维很容易忽略身体传来的微妙的恢复信号。
一旦缺少主观干预,精力储备会在一天内数次降低,下午3点或4点是次昼夜和昼夜节律的最低点。日本睡眠研究员辻洋一和小林利纪将它命名为“极限点”,即一天中最疲倦的时刻。中午、下午的事故易发率远远高于白天其他的时间点。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主动重拾午后的小憩,而这种片刻小憩在当今全天候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的实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效能可提高34%,并达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学研究员也发现,参加多项任务的受试者精力可能会降低50%,而只需午睡1个小时就能重新达到效能顶峰。世界很多领导人物都清楚地了解小憩的重要价值,其中就包括温斯顿·丘吉尔:
你必须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抽空睡一会儿,别无他法。脱下衣服躺在床上,这就是我的习惯。不要认为自己在白天睡一会儿就会耽误工作,这是毫无想象力的人才有的愚蠢想法。你总会收获更多。你能把一天当作两天用至少是一天半,我敢肯定。战争开始后,我也必须保证白天的休息。只有这样,我才能完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虽然日间休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过于奢侈,但短暂休息确实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我们发现,白天能真正休息片刻的人晚间的精力也仍旧高涨。
【作业】
【Step1:撰写草稿】
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务:
1. 【做】请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 【想】(提炼What、How)请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给出了一个怎样的方法,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3. 【想】(提炼Why、Where)根据上述内容,思考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理由及该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可能的场景。
4. 【做】请将上述两步的思考结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5. 【做】根据你写的I撰写本片段的A1和A2。
【Step2:自测修改】
请参考以下注意事项,检查并修改自己写完的I,将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业提交。
□ I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没有大段的摘抄,逻辑清晰,文字精当。
□ I是否包含了明确方法的具体步骤。
□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意思,是否对原文相关的知识解读准确。
□ A1的故事总结和A2的具体计划,是否属于片段要解决的问题。
□ A1的故事总结、A2的具体计划,是否与I里提炼的方法步骤一致。
【注:Step1与Step2只是思路过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进行即可。最终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人在一天24小时里的精力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它以90-120分钟为一个变化周期。精力不足对我们的专注力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但大部分人都无视了这种精力周期的影响。据研究表明,人的精力在一天内会数次下降,在下午3-4点将降到最低,所以为了使我们学习和工作更有效率,以下一点是很有必要遵守的。
【how】那就是我们应该在中午之后进行一小段时间的午休。
【why】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的实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效能可提高34%,并达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学研究员也发现,参加多项任务的受试者精力可能会降低50%,而只需午睡1个小时就能重新达到效能顶峰。我们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在疲惫的时候,睡一会精神会好很多。
【where】尽量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地方,这样睡眠质量更高,精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经历】尽管很小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午休,但那时候我每天的精力都很好,就像从来也不会感到疲惫一样。后面逐渐长大了,精力却似乎再也没那么好了,尤其是中午一过,整个人都是昏昏欲睡的。但我经常强打着精神,总觉得自己晚上已经睡了那么多了,中午再睡觉“太浪费时间”了。
【反思】其实中午不睡觉才是真的在浪费时间,中午只要小憩一会,整个下午和晚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反观自己中午强制不睡觉,其实做事情的效率也很低,还不如中午好好睡一觉。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场景】明天中午午饭之后,自己感到很疲惫的时候。
【目标】休息半小时,为下午更有精力学习做准备。
【行动】中午吃完午餐回到宿舍之后,先做一会儿作业,等觉得感到疲惫了,或者到了一点半了,就开始午休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