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哲思婚姻育儿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作者: 草由八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22:54 被阅读0次

    黄建明


            答应女儿8岁时写一篇文章送给她,女儿很好奇。由于文稿迟迟没有完成,所以生日时欠了她一份特殊的礼物,今日撰写补齐承诺。

            女儿来的晚,我比她整整大了三轮,同属牛。《诗经·国风·邶风》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偶"。因小女生而安静,哭闹有节,端庄有礼,以微笑迎接人生,举手投足美不胜收,故取名其姝,小名妞妞,取意为丑年出生的女儿,寄希望于其姝像小牛一样茁壮成长。

          周国平先生有一篇大作《妞妞》,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正好是女儿一岁左右,由于与女儿同名,因此买来拜读。书中周国平先生对女儿深沉的爱,病中的女儿对生命本能的渴望,我一度无法把它读下去,只觉得自己总是无形当中会陷入其情感的纠缠而无法自拔,因此我就把这本书一直端放在书架上,像珍视自己的女儿一样。说实在的,我还是想回到现实中来,抚养女儿长大。

            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最短也最浅的时光是幼年,我们能够清晰记得并有想法地回味和感受自己的成长往往到7、8岁之后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往往是由我们的父母帮助带大的,即使他们没有上过学、读过书,但依然能够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学会了如何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知道了一个弱小生命成长中的需要,是父辈们帮我们度过了初为人父(母)的慌乱期。

            今天,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把孩子看得更加珍贵了,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跨越城市界限的工作环境,祈求父母来帮我们照料孩子往往是一种奢求。同时,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父母的观念往往无法与时代需求相吻合,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出于种种各担心,我们放弃了传统的抚养方式,更多的选择自己带孩子长大。想想今天二胎政策的放开,应该是年轻父母巩固育儿经验最利好的政策,迫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压力,只是二胎父母会更加辛苦和劳累。

            下面的文字不能完全称之为文章,因它是发生在女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它可以是一则对话,可以是一段思考,今天把它串成了一个故事,也是以父亲和老师的双重视角发现生命成长的过程。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一)生命不易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善待小生命的到来,孩子不是父母之间两个细胞简单的融合,生命的价值在于让人类的情感和灵魂不断进化,从而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2009年暮春时节,女儿即将降临于家庭之中,在妻子临产前的半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那年我正在带高三毕业班,加上繁忙的行政工作,身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当时班里有学生得了腮腺炎没有及时隔离和治疗,我也不幸中枪,并且上了银川晚报的头条。当我第一时间确认了病情之后,一下了慌神……妻子就要临产了,一个小生命就要来到这个的世界,而我却成了这样一个处境。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之后,两天后我就被隔离在医院里了。

          在随时随地都可能临产的状态下,而我却只能焦急的等待。一套方案,两套方案,三套方案……无论几套方案,而我必须要经历两周的治疗和隔离。我的父母不在身边,岳父母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是众多方案中最有意义的一套。

            我是一个脑袋两个大,腮部肿大、发烧、晚上失眠,这都无所谓,我一定要努力让孩子见到一个健康的爸爸。经过15天的病痛折磨和内心煎熬,医生终于让我出院了,而此时妻子已经住进了产房……第二天妻子刨腹产,我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站在产房门外,当医生出来说,是个千金,你们谁去抱孩子?隔着厚厚的口罩,我告诉大舅哥说,你去吧——在医院的一周时间里,我一直是呆在较远的一边,远远的看着襁褓中的女儿,跑跑腿买东西和办理各种手续……

            大病初愈,我对自己不放心,妻子临产,作为丈夫,我做的不够好,女儿的到来,第一时间我却没能给她父亲的拥抱。生命来之不易,孩子是父母的缘!


    (二)抚养不易

            因为父母年迈,自从女儿出院之后,摆在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事,是谁来带孩子。月嫂是首选,我们想先让女儿满月。媳妇很细心,在一个记事本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女儿每天吃、喝、拉、撒、睡的具体时间,精细到了几时几分,这个本本至今还留着,或许有一天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月嫂的工资太高了,超出了我的工资水平,加上每个月四桶优质进口奶粉(三鹿奶粉给闹的),三个月之后,我终于明白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养个娃受三年穷——确实扛不住了。

          随着产假即将结束,媳妇也变得越来越焦燥——得赶紧找一个可靠的人来带孩子。亲戚问,老家找,同事帮,结果不是不合适就是不放心。有时我还是挺信命的,相信好人总有好报,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学校同事帮我介绍一个非常好的大姐。大姐很善良,一家人很好,老家在东北,平时主要在家照顾自己的母亲,把女儿送过去之后,家里一老一小,倒也添了不少欢乐和趣味。

            我总觉得女儿是命运中的福气,虽然她很小,但似乎知道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来不哭哭闹闹的,你给她说事的时候,大眼睛总是扑腾扑腾的,一幅懂事的样子,也就越发招惹大姐一家人的喜爱,总想方设法给女儿做各种好吃的。至到今天,大姐总是说,她带过很多孩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像妞妞这么乖,这么懂事的孩子。这一送就是三年,直到女儿上幼儿园,大姐跟女儿建立起很深的感情,每逢生日总是忘不了用各种方式给她庆祝一下,包括东北人的习惯给孩子蒸一笼上好的包子。

          一个生命的长大需要感恩人不仅仅是父母。


    (三)天赋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长了这么大,还是无法理解天赋是个什么样子。毕竟自己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了,无论如何也法从自己的身上找到所谓的天赋,即便有估计也被曾经的贫穷岁月给抹杀了。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也法判断哪些学生有天赋,哪些没有,因为毕竟都是高中生,智力水平都相差不多,而学生所具有的各种特长,看到的往往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所以总在质疑,人真的有天赋吗?

            女儿三岁那年,我们尝试着让她去握笔,随心写画些东西。一开始,她总是随意画些东西,很凌乱。在这期间我们给她读和看了大量的绘本,在她的笔下开始出现了绘本上的一些事物。突然有一天她喜欢上了《愤怒的小鸟》游戏和动画时,她的画笔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场景的愤怒小鸟以不同姿态开始在她的画本上呈现,有飞翔的,有喂食的,有聚餐的,有战斗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从黑白到彩色,从个体到群体。当画出《愤怒小鸟连环画》的那一该,让所有关心她的人都感到惊讶。而这一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年,画的越来越细心,也越来越快,线条的变化越来越多,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女儿的大脑中认为汉字是画出来的。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她依然抽时间不停的在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画画让她感到很开心,很轻松。

            在此期间,也想要给她报个画画班,询问了很多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她只所以开心和快乐,是因为画画给了她极大的想象力,让她自己沉醉在自己勾勒的美丽世界之中,而这个世界既有现实生活的再现,也有美丽童话的想象,还有自己创作的故事和游戏。天赋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而这一切源于孩子自身强烈的感知力,有一天这种感知力最终会被学校教育所湮没,天赋也就自然消失了,那就让它在孩子身上多呆些时日吧。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四)小提琴的不解之缘

       

            女儿学习小提琴是她六岁的时候。出于今天社会对孩子艺术素养培养轰轰烈烈的局面,我们也心动了。至于想学什么,好像也没有很好的构思,妻子一直抱怨我拖拖拉拉,一直没个准主意。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艺术素养是很欠缺的,在众多的乐器当中,我估计很多人都会对钢琴情有独钟,我也不例外。

            乐器最终的选择是出于对学习目的的考虑。一是只要女儿的音乐素养得到培养,能够感受音乐和享受音乐,使她未来的生活更加丰富;二是让她全身心的投入,作为人生理想目标来奋斗,在某一方面最终成为专业化的人才。思考再三,说实在的也没有看到女儿在音乐方面所谓的天赋,在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女儿欣然选择了小提琴,她只是觉得小提琴好玩,而我们也觉得小提琴可以作为一个随身乐器,在她求学期间,小提琴陪伴她的时间会长一点。

            最大的缘份莫过于与小提琴老师的结识,一开始不敢选择小提琴,一是听说小提琴很难,二是找一个优秀的导师也不易。小提琴老师是个很优秀的青年老师,作为音乐老师专业水平很好,而且也有着很好的教师素养,很会教育学生,也很有耐心。本来老师是不收小孩子的,但是由于机缘巧合,老师破例收了她。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我们对女儿的教育原则,既然选择了一项最难学习的乐器,也得坚持学下去。一切都是从未知开始,站姿、握弓、夹琴、运弓、分段练习、识谱……从十分钟、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期间的泪水、汗水、训斥、哭泣、笑声、掌声……各种滋味接踵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艺的提升逐渐,所有的付出都留在了记忆深处。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提琴的学习已经成了女儿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一小时的练习,看到女儿音乐素养的提升,耐力与毅力的磨砺,我们也由衷感到高兴。乐器的学习与画画不一样,孩子对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认知过程,而乐器的学习它的门槛很高,是从很高的音乐理论层面入手,当她对乐器的特性和乐理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她才能感受到学习音乐给她带来的快乐,而此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气息和修养。

            学习容易,坚持难。孩子学习不能从一而终,妥协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成功的输赢往往不取决于天份或智商,而是努力或情商。宝贝加油!

    (2017年7月28)


    (五)关于死亡的讨论

            今日女儿突然问我:爸爸,人死了之后会到哪里去?我说,你觉得会去哪里?她说,去地府吧。我笑着说,你想想人活着和人死了有什么区别?女儿说:人活着好像有思想,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又问,人死了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吗?女儿说:好像不能。我告诉她,人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意识,同时人还有思想或者精神。今天科学家还无法确认人死了之后,意识是真的消亡了,还是跑到多维空间去了。

            我又问,人死了意识没有了但身体却依然存在,那你说人活着精神重要还是肉体重要?女儿说:当然是精神重要了。我告诉她,精神和肉体都重要,当然作为人来说精神比肉体更重要,所以人与动物就有了区别。所以人活着就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需求了。

            女儿说:我觉得精神世界就是人的大脑幻想出的一个世界。我告诉她,物质世界是人本能的需求所组成的,那精神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呢?女儿摇摇头。我说,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获得的,这包括了情感、态度等等。精神世界的需求会影响物质世界改变,所以社会才会进步,比如我们想吃的更好一点,住的更好一点,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边说边聊,女儿的思维让我没有想到,居然能够达到一个辩证的程度。女儿又说,我突然觉得人死了挺深奥的,精神世界好像是看不到。我又给补充到,精神世界直接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看一个人在物质世界的行为,所以你是一个什么的人在你的物质世界里会看的出来,所以你应该努力做一个精神世界上善良、有爱心的人。这一番讨论,我也在认识到女儿在成长中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2019年1月12日)


    (六)与女儿谈人工智能

            晚饭间,我问女儿,如果机器人给你当老师,你会失去什么?女儿说,我会失去班主任呀!我问,为什么?女儿说,班主任会关心我们,帮助我们,考不好了会帮助我们分析为什么。我又问,人与机器又什么更深的区别哪呢?女儿说,老师会教给我们思想和情感,机器人肯定不会,它只能告诉我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我又尝试着问,那平时玩电脑游戏是不是一样和机器在对话,它并不是真的思想和情感呢?女儿迟疑了一下说,那是不是动物都要比机器人强呢,我要照顾它的话,时间长了,也会有感情的……,我没有回答,但孩子天真的回答,给诉了我孩子在成长中对情感的需要和教师在她们心目中的作用。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七)午间杂谈

    前日带女儿参加婚礼,期间要吃鱼,岀于礼貌对女儿说让长辈先吃,女儿点点头。过一会女儿说长辈怎么吃的这么慢,鱼还转不过来呀!顿时无语。

    (2014年1月3日)

    停电对孩子来说也是件快乐的事情。

    (2014年2月20日)

    从医院岀来回家的路上,女儿坐在后排,突然说,爸爸我记不住路长大能不开车吗?我说,那你以后坐谁的车呢?女儿想了想说,以后我坐我孩子爸爸的车!逻辑性很强,这算不算享乐主义思想呢?

    (2014年6月17日)

    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情,女儿说了一句话,爸爸总是很自信!难道这四十多年来身上的优点被七岁的女儿发现了?

    (2016年4月3日)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昨天女儿回来说,当她听到老师说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她们这些幼小的树苗长成大树时,眼眶里泪水在打转转,非常感动,所以她亲手做了一张小贺卡,写了她内心最真诚的祝福……

    (2016年9月10日)

    跟孩子说真话、说实话,是保护孩子童真的最好方式。

    (2017年1月22日)

    饭间,女儿突然说,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数学是一个国家的智慧。我问,谁说的?女儿说,自己说的。我有点被惊到了。又问,为什么?女儿说,语文可以写国家的历史,还有表达方式和对话,数学可以训练逻辑思维呀。

    (2017年4月19日)

    如果你有个女儿,就带她去看《摔跤吧,爸爸》。一开始,我觉得我在看一部印度电影,最终这种感觉消失了,只剩下父亲和女儿……

    (2017年5月21日)

    女儿的扁桃体肿大已经5年了,逐渐影响她的发音和睡眠。终于决定双侧手术摘除。术前,术中,术后,很乐观也很坚强,女儿读童话故事,问我什么是洗礼,我告诉她这就是洗礼。[拥抱][拥抱][拥抱]

    (2017年8月1日)

    远离懒惰,拒绝诱惑!——成长路上,送给女儿。

    (2017年10月18日)

    最近在熬中药,偶尔与女儿讨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女儿问,爸爸,中药就是些花花草草,西药是工厂生产的,对吗?我说,也对,想不想知道深层次的区别?女儿说,好啊!我问道,你知道为什么中药要熬吗?女儿一本正经的答道,你总不能吃生的吧!一家人笑喷。

    (2017年12月23日)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女儿10岁,庆生的同时,把这八个字作为成长的礼物一并送给她,也是这一阶段成长中最需要培养的品质。

    (2019年4月18日)


    (八)父母一定要读书

            今天女儿准备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闲聊之时,居然讲出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当时我吃惊不小,对于这个故事我曾亲身遇到过一个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今天的教育在前行,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读的书越来越越多,父母不读书,有一天你真不知道孩子的思想走到了哪里。

            以前父母好当,因为大部分知识来自于显而易见的社会经验,我们有预见性,今天隐性的东西太多了,孩子们获取了很多,他们提前遇见了未来,而我们可能无法帮他们把握未来。

    (2018年11月11日)


    (九)成长的烦恼

            前些日子,女儿吃午饭时突然问我:“爸爸,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不好,别人跟我开玩笑,我会生气,我觉得我开不起玩笑,怎么办?”我一下子有些为难,知道通过8年的培养,女儿是个很认真的人,不轻易和不熟悉的人开玩笑。我问道:“那你说说,别人跟你开的什么玩笑?”女儿说:“有个姐姐说我b, p ,m发音好奇怪,我有点不开心。”我知道女儿发音问题从小就有,我们也一直在纠正。我又问:“那她的态度怎么样?”女儿说,“还可以。”

            边吃边聊,最后我给了她这样一个答案:如果别人用一种良好的态度告诉你自身存在的缺点,你应该告诉她,谢谢你,我会努力改进;如果别人用讥笑或嘲讽的口气说你,你可以告诉他,请不要嘲笑我,同时你也可以做到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别人用开玩笑的口气与你逗乐,那么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回复,比如你可以说,我小时候还把小乌龟说成小lei dei呢!听完我的这番话,女儿若有所思的说:“我懂了。”

            一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却引起了我的思考。首先,我帮助女儿解决了成长中的三个问题:一是正确的认识自我,二是如何保持自我,三是如何改变自我,这都是成长中的大事。前面与女儿的对话,我是站在父亲的角度在与女儿沟通,后面给女儿的建议,我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成长的问题。其次,我意识到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纰漏。有时候我们会被孩子的种种表现蒙蔽了双眼,误认为他们已经长大,有能力对自己负责了,我们也可能会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他们的行为,而忽略了他们在成长中需要的指引和支持。


    (十)论严师的重要性

            自律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品质所造就的一种外在行为特征。意志力是一种心理品质,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重复强化才能形成,它的关键期在小学和初中时代。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和老师,在这一成长期的作用是巨大的。高中阶段的严师必须附以大量的思想工作,而高中阶段才诞生的严父往往是失败的,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和自我意识的成熟是行为纠正过程中最难的事。

            所有具有诱惑的东西都对意志力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如手机游戏,电视动画,小说动漫等。如果缺少对时间的强制管控,经常性的多玩一会,再看一会的宽容,自律的心理防线就会逐渐坍塌,而此时直接结果就是行为失控和学业成绩下滑。

            古人讲,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就是这个道理。


            成长与对话依然发生在女儿生活的每一天,教育是个慢的过程,慢在点滴之间;教育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生命成长中的需求;教育是个呵护的过程,呵护心灵成长中脆弱的一面;教育是个艰苦的过程,艰苦在于培育的是一个鲜活生命,这个生命一定要经历生长、绽放,最终获得自己生命的色彩。

          ……

          ……

          ……

    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ka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