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类学家的说法,古时人们之所以会热衷创造出各种妖怪的故事,原因之一是为了解释大自然中所无法理解的事物。于是为了解释月食现象,诞生了吞月的狂暴天狗;为了解释雷电现象,诞生了手执锤子与镜子的雷公电母,如此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妖怪”即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所提出的模因(Meme),它是一个富有传播性的思想,并在传播性的过程中不断被人们丰富着内涵。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解释,尽管是一个糟糕的解释,但仍远好过没有解释。于是依靠“妖怪”,人们建立了与大自然沟通的渠道,重新取回了对世界的控制权。在古代人的眼中,妖怪作为外部世界的代言人,毫无疑问是确凿存在着的,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在最近的两百多年中,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的不断增强,在科学的怯魅下,这些潜伏在人类认知阴暗处的妖怪们如遇见阳光的吸血鬼,纷纷被烧成一滩灰烬,从日常生活中离席退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现代社会“妖怪”没有生存空间。过去的人们创造出“妖怪”这一概念来解释外部自然。而现在,人们同样也依靠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新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些概念包括:星座、拖延症、自控力、懒癌,如此等等。它们是新世纪的“妖怪”,而借着互联网,这些新一代的模因迅速扩展蔓延开来,并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渗透到日常的方方面面: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我们会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星象遇到了水逆;当和别人发生摩擦时,我们则会归结到对方的星座性格不合上;当遇到做事拖拉的人时,我们会说这是因为他有“拖延症”;当我们调了好几个闹钟,却仍然是无法早起的时候,我们会将其归咎于“自控力”不足。
这些名词和过去的“妖怪”一样,都是在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世界进行解释,在使用这些名词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也并不在乎这些解释是否合理,更在乎的是“有这么一种便捷的,不费脑的,贴标签式的方式来解释某个现象”,对我们来说这就够了。在这个碎片化和快节奏的世界之中,这样的模因尤其易于传播。其实很多时候也没什么不好,大家的事情都这么忙,生活都这么累,你说你有拖延症,我说我有懒癌,工作的不顺利是因为水逆,夫妻的不和谐是因为星象不匹配,相互哈哈一笑都知道在说什么,毕竟生活需要一些润滑剂才能顺利运转下去。但是,语言和词汇最终会影响认知事物的方式,当我们有一天真的想要做出改变时,这些根植于思考回路中的“妖怪”,会成为自我成长的障碍。
两百多年前人类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认识外部世界,两百多年后的现在,人类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则是认识自己。过去我们依靠自然科学家来完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现在我们则需要依靠心理学家完成对于自我的重新认知。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这名字真绕口)的《自控力》,便是对于名为“自控力”的这头妖怪的一次怯魅,以及对我们自身认知的一次系统重装。
在很多奇幻故事里,“名字”是一个有着魔力的东西。妖怪们用一个唬人的名字来作为名号,同时又害怕自己的“真名”被除魔师知道,因为这样自己的力量就会消失,甚至会被除魔师所控制。而那些由魔法师所制造使魔和人偶,觉醒后的第一件事,也常常是请求制造者赋予自己一个名字。当一件事物被赋予名字之后,在人们的心中就会对它有一个完整和真实的形象,就会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事物所看待,然而这种独立完整的形象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幻觉。正如知乎@李松蔚 对于“拖延症”的分析一样:
拖延症从来就不是一个诊断名词,恐怕以后也不会是。这几年“拖延症”被炒得火热,炒着炒着,很多人就真的把它当成一种病来看。拖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谁都可能遇到,也可能很严重,甚至可能成为生活中极大的困扰。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具有单一的心理成因。拖延本身,很可能是其它一些心理疾病或问题的外在表征。举例来说,甲拖延做作业可能是因为抑郁;乙拖延打电话可能是因为社交焦虑;丙拖延做家务可能是因为对老公不爽……
《自控力》这本书也是如此,尽管标题叫《自控力》,但它最大的意义恰恰是对“自控力”这一概念的意义消解。长久以来,在各种心灵鸡汤和都市传说的演绎之下,“自控力”俨然成为了一项了不起的个人特质或力量,想要拥有自控力,就要对自己狠得下心,定下各种标准和要求,以奴隶主手下满脸横肉的监工对待奴隶的态度,挥着小皮鞭啪啪啪地抽打着自己前进。如有失败就灰心丧气自责不已,于是小皮鞭就抽得更响亮,试图用罪恶感和愧疚继续驱使自己,而这循环反复的SM游戏的结果就是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拧巴。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一种叫“自控力”的纯粹而单一的能力,让你拥有之后就能一劳永逸地完全掌控自己行动。自控力这个名词背后所隐藏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种种欲望和情绪,是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与其说这本书在教导我们如何提高自控力,不如说这本书在教导我们如何与自我之间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当我们抱怨自控力不够所以早上无法早起时,可能是因为临睡前手机刷网页刷太晚,导致的睡眠不足;当我们抱怨自控力不够总是吃吃吃控制不住体重时,也许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得大脑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处理压力上,无暇关注体重控制。当我们抱怨自控力不够经常因为小小的破戒就导致后面根本停不下来全面投降时,也许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苛责和罪恶感,使我们过于愧疚所致……
烛台照远不照近,熟悉的事物并不代表一定理解它。麦格尼格尔博士在书中用大量的实验以及案例,将我们无比熟悉的“自控力”这个概念来了个彻底的剖析,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伴随着“艹艹艹,原来我之所以XXX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及“对对对,我以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嗯嗯嗯,英雄所见略同”,如此等等的内心对白。对我来说,这正是阅读一本好书时的典型反应:既有对现有概念的颠覆,又有对自己过去经验的印证和补充完善。
最后,让我用全书结尾的一段话来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个自我,人是多个自我的混合体。人类的天性不仅包括了想即时满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标远大的自我。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抵制诱惑。人类生来就能感觉到压力、恐惧或失控,但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掌控自己的选择。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罪恶感、压力和羞愧是我们通常用来对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愿每个看完这本书的人,都能与自己取得和解。当我们觉察到需要自控力的时刻,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在心中默念“自控力”这头妖怪的真名,让它成为协助我们达成目标的帮手,而非追逐我们的恐惧和愧疚。
————_(:3」∠)_我是萌萌哒的分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