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45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马二先生为何大受震动?因为他看过《纲鉴》,知道“南渡”是宋高宗年代的事。这署名“天台洪憨仙”的诗里,说自己“南渡之年”来过这里,那就是三百多年前的事。已经三百多年过去,如今他又来了——谁能活三百多年呢?显然不是乌龟,那当然是活神仙!
所谓“纲鉴”,是明代以后承袭宋朱熹《通鉴纲目》 体例编写的史书,多取“纲目”“通鉴”各一字,比如明人袁黄《 袁了凡纲鉴》 、清人吴乘权《 纲鉴易知录》。这些书简述历代治乱兴废、制度沿革、土地分并等,相当于“中国古代史简明读本”,字数不多,比较好懂。当然这里面也有轻微讽刺,因为高宗南渡这样的简单历史,并不值得刻意强调“非要读过什么书才知”。
马二先生就问,那绝句是不是老先生的作品?小说在这里不知不觉改了称呼,把“那人”变成了“那仙人”。小说接着写道,“那仙人”自称“憨仙”便是他的外号,七绝也是他“偶尔遣兴之作,颇不足观”。真的是神仙也谦虚!
那仙人又说:马二先生若是喜欢诗词,我最近正好跟抚台、藩台和“诸位当事”一起聚会,曾在湖上游玩唱和、大家集成一卷,不如拿出来请教马先生。随即拿出一个手卷,马二先生打开看时,都是各当事的亲笔,都是七言律诗,都咏着西湖景色,“图书新鲜”。马二先生“着实赞了一回,收递过去”。
——这一段都是细节,值得细品:马二先生最不喜欢诗词“杂览”,这仙人偏偏拿出一卷七绝;马二先生一个秀才,哪里知道抚台藩台的笔迹如何;实在看不出什么道道,就觉得“图书新鲜”,宛如喝茶赞叹“最喜欢这股烫劲儿”;最后“着实赞了一回”,有没有一种强行捧场的尬赞感觉?至于抚台就是巡抚、藩台就是布政史,这些是省级干部;还有“诸位当事”, 相当于泛称的“各级领导”。这位神仙结交的竟然都是省市领导,确实很神奇哦。。
看好诗卷,开始干饭。只见四个仆役捧上饭来,小说里列得清清楚楚,分别是一大盘稀烂的羊肉、一盘糟鸭、一大碗火腿虾圆杂烩、还有一碗清汤。这三菜一汤给马二先生的印象是:“虽是便饭,却也这般热闹”。确实,马二先生是宁愿多吃肉也不看一眼美女的人,这老仙人跟自己素昧平生,却突然把这多么硬菜摆在跟前,谁能不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