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红楼梦读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里梦随笔
细品红楼|细说贾宝玉的爱与哀愁——细品红楼之三

细品红楼|细说贾宝玉的爱与哀愁——细品红楼之三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2:43 被阅读365次
87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说起贾宝玉这个人呀,有意思得很。读《红楼梦》时,常常会升起这样的念头:宝玉啊宝玉,你怎么就偏偏是个男孩呢?你要是个女孩该多好,那样林妹妹就不用流那么多泪,宝姐姐也不必背负莫须有的罪名了。

心理学有种说法,最完美的人格都是雌雄同体。如果真是这样,那贾宝玉无疑就是典型的雌雄同体。 看外表,他是个须眉男儿,看内心,他心细如发,比女孩还温柔还多情,动不动就触景生情,迎风洒泪,活生生长了一颗水晶玻璃心呀。整部《红楼梦》里,除了林妹妹,就数他最爱哭了,还是默默流泪型。他成天在脂粉堆里打滚,寸步不离姐妹们,以至于连贾府下人们都在背后说他“一点刚性都没有” 。

认真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贾宝玉真真是奇人,十足的暖男。他爱女孩,也爱男孩,就这么说吧,凡是美人(男或女)他都爱。几乎是见一个爱一个。灵魂伴侣黛玉自不必说,无论贾府内外,只要是赏心悦目的美人(女孩或男孩),都能让他痴迷半天。 秦可卿去世,王熙凤带着宝玉送殡,在乡间农户家偶遇“二丫头”,他心里暗暗惦记不已; 刘姥姥信口胡诌出来的红衣少女,他能心驰神往半天;接碗被热汤烫到手,他不去关心自己的手,反倒急切地问玉钏烫到了没有,疼不疼;他想到平儿夹在贾链和凤姐之间求生存的艰难处境,深感她比林妹妹还命薄,会为平儿“洒然泪下”……对美男子呢,他也同样一往情深。初见相貌比自己还出众的秦钟时,他“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又说“天下竟有这等人物!”随后不禁自惭形秽起来。后来二人一同上学,关系暧昧,温柔缱绻。他既可以和唱戏的蒋玉菡惺惺相惜,也能与身份高贵的北静王互相倾慕。你看他,他爱过很多人,每一个都爱得那么真,尽心尽力呵护她(他)们,丫头们犯错他替她们撑腰;丢了脖子上那块命根子时,丫头们怕上头怪罪都快吓死了,他却漫不经心地说不怪她们,结果由他担着。他这么爱护她们,可是金钏却因他而跳井,晴雯因他被逼死……多么矛盾啊!陈琳的歌里唱道“爱就爱了,结果别去管它”,宝玉就是这么个人,他的爱从不计后果。

凡是真实、美丽、灵动的人,宝玉都爱。这种爱,不是好色,是纯纯的爱,洋溢着青春美,是从内心生出的由衷爱慕,就像欣赏一件精美艺术品的那种爱。这种爱,更像是博爱,很美很干净,一点也不脏。 宝玉对她(他)们的这种爱,让我想到一部电影《威尼斯之恋》。主人公在海滨度假时,无意间邂逅一位气质出众的美少年,立刻被他深深吸引。电影里,主人公和美少年之间没有对话,全都靠眼神、举止和心理独白来表现他怎样一步步越来越迷恋那位美少年,这种爱类似于柏拉图之恋。我觉得,宝玉对那些男孩女孩的爱,就属于这种。

贾宝玉尤其懂得去欣赏不同女孩身上的不同美。 他认定“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爱年轻女孩的纯净,他说她们是光彩璀璨的“宝珠”,嫁了人不知怎么沾染上好多坏习气,就成了“珠子”,到了婆子年纪竟成了“鱼眼睛”。身处阶级等级森严、封建伦理无处不在的古代社会,他却成了一股清流,并没有被封建思想洗脑。他和那个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自创一套看似大逆不道的“歪理邪说”,什么婆子们是“鱼眼睛”啦,读八股文的人是“碌蠹”啦。在他眼里,那些为沽名钓誉而读书的人都是“国贼禄鬼”。他 “素习最厌愚男蠢女”,最烦八股文章道学先生那一套假大空的东西。谁敢和他提这些,他就敢和谁当场翻脸:薛宝钗劝他读圣贤书,他冷脸让宝钗去陪贾母打骨牌去;史湘云劝该他好好读书,他让湘云还是去别处转转吧。他为什么最爱林妹妹?原因之一就是林妹妹从不劝他去追求这些俗世浊物。

贾府下人眼里的宝玉“时常没人在眼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不仅如此,听戏听到感伤的唱词他会哭,他还会替落在荒郊野外处的孤零零的那只风筝寂寞呢。 初看这些文字时会一笑而过,再看时,却越看越感动,感动到哭。小时候我们是不是都曾做过类似的“傻事” ?这些看似很傻很天真的小事背后,说到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人与孤独的抗争。人只要活一天,就一天也无法摆脱孤独。所以宝玉把自己的孤独寄托到万事万物上,和鱼燕说话,对星星月亮叹息,何尝不是在借万物和自己对话呢?万物有灵且美,宝玉妥妥是个泛灵论的支持者。唯有有灵性的人,才能切实感受到万物之灵、万物之美。

宝玉的爱是大爱,他爱而不淫,他的爱里透着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和姐妹们在大观园里欢乐聚会时,宝玉常常会莫名奇妙地走神,莫名其妙地伤感,莫名其妙地独自落泪。 他说“趁你们都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身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那意思就是,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注定要散摊子,那么请让我先走一步。生而为人,对不起。你看,他已经看出生命的脆弱,世事的无常,人生最大的秘密——万事皆虚无——已经被他悟到了。

佛法讲缘起性空,讲直指人心。 一场最盛大的筵席过后,人们必然各奔东西,有的人忙着低头赶路,有的人心里却升起强烈的幻灭感,有想要痛哭一场的冲动。这时候,他们的生命开始觉醒了。宝玉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诗里写道“茫茫着甚愁喜,纷纷说甚亲密。从前碌碌却何因,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写下这首诗时,林妹妹还没有香消玉损,贾府还没有被查抄得底朝天,一切都还看似好好的呢。他早早就看到了所有事情的结局,所以才会那么容易伤感,动不动就落泪。佛法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说的就是宝玉这种情怀。一切皆因太怕失去,其实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物质世界里哪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灭的呢。

早在《红楼梦》最开头的第五章里,警幻仙姑带宝玉太虚幻境时,他就早无意间看到每个人的判词(结局)了。那时,他还不懂其中的深义,不懂什么叫“千红一窟(哭)”,什么叫“万艳同杯(悲)”,他还没有开悟。网上有人发帖问,为什么曹雪芹一开始就通过判词写出红楼梦里每个人的结局,曹公为何要这么做呢?我的理解是,为了突出悲剧效果,为了让你看清人生真相,早早彻悟。他先赤裸裸地告诉你最终的答案,然后通过一系列障眼法(红楼梦里每个具体故事),诱你层层深入剧情,一步步入局,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再次出其不意地把罩在大结局上的那层塑料布猛然掀去,贾府呼啦啦似大厦倾,死的死,散的散,人生真相再次暴露在你面前,这时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人活着会是这么惨烈,会对那种痛有更深刻的感悟。看过最美的盛景,再把这美景一点点毁给你看。而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我相信,这就是曹公通过《红楼梦》想要传达的东西——人生是多么无力啊,任你怎么上蹿下跳,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土馒头”的命运。人,生而不平等,却能死而平等,没有人能逃过死亡的通缉令。最终我们都得死,不是吗。——啊,多么痛的领悟!

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通过塑造宝玉这个人物,曹雪芹想告诉我们,你永远无法催眠一个真正彻悟的人。事实上,《红楼梦》里彻悟的不止宝玉一人,黛玉宝钗皆已大彻大悟。其他人,各有各的小悟,但真正大彻大悟的,只有宝黛钗这三人。这三个人对人生真相所悟的结果又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宝钗是明明看见了却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该干嘛继续干嘛;黛玉是看见了,大惊失色,然后对月伤怀起来;宝玉是看见了,却赶紧捂住眼睛,连声嚷嚷道“我什么也没看见”。他压根不想看见真相,真相却横在他眼前躲都躲不过。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宝黛钗三人把每一个虱子身上有几根毛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红楼梦四大主角里,相比宝黛钗三人,凤姐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中人。她入戏太深,痴迷富贵权力,始终看不清楚人生真相,精神上从未抽离现实世界。一生心机都围绕钱和权,如嗜血的苍蝇,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还有谁比更她可怜?!别人都醒了,她还在梦里执迷不悟。实在可叹可悲。

“我活在世间,世间却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我。”我相信,这句话道出了贾宝玉的心声。 李白诗里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寂寞的何止是圣贤,清醒活着的人无一不寂寞。世人皆醉我独醒,醒了又能如何,不是还得像宝玉一样接着演下去嘛,徒添寂寥罢了。

曾经听过蒋勋讲红楼梦的音频,他反复强调,不要用成人思维和眼光去读《红楼梦》,那样你将读不出它的精髓。我特别赞同他的观点。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都是花季少男少女,出身高贵,受过良好教育,情趣品味高雅,都处于上流社会,代表着最纯净的人性之美。《红楼梦》说到底是一部关于青春、人性与命运的书,爱情只是其中的点缀罢了。曹雪芹是个虚无主义者,又怎么会把小情小爱当做主题呢,那样读《红楼梦》太过肤浅,也太看轻了文学巨匠曹雪芹。

纵观《红楼梦》全书,无论写衣饰,写饮食,写风俗,写医药,写世态,还是写人性,我真心觉得曹公其实只写了一件事。前面越是写得精致细腻,越是为了给最后的虚无结果做铺垫。说白了,他写《红楼梦》,就是为给《金刚经》做史上最生动最具体的注释而已。《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富贵的贾府、花团锦簇的大观园、美到极致的宝黛钗等等,通通都是曹公用笔墨营造出的一场幻境,富丽大厦转瞬化为灰烬,让住在里面的人措手不及,是为了警醒世人不要执迷假象,自欺欺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能不能领悟到曹公本意,全在个人功夫了。

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本质,这些东西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很玄乎,看懂了《红楼梦》就觉得,它们其实一点也不玄乎,它们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真的没那么神秘。你看,《红楼梦》里,就连小红这样的二等丫头都有点要活明白了的意思,深谙大观园里的人们有聚就有散,最终各人自有各人去处的道理呢。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贾宝玉从太虚幻境看清人生真相,到全心投入和姐妹们在大观园里作诗玩乐,再到家败人亡后看破一切,剃发出家隐遁山林。他这一生跌宕起伏,像极了坐过山车。贾宝玉的一生,隐射出曹雪芹自己的一生。最后曹公说,欢声笑语也好,高朋满座也好,悲欢离合过后,唯有“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才是真啊,呵呵。

“字字吟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为《红楼梦》的一名读者,我特别特别想跨越时空隧道,对那个蜗居在大香山,落魄到举家喝粥,靠卖字画为生,却不惜倾注毕生心血书写《红楼梦》的雪芹先生说一句:谢谢您!

2017.2.1


【原创不易,喜欢的话别忘了顺手点赞哦,谢谢~】

相关文章

  • 细品红楼|细说贾宝玉的爱与哀愁——细品红楼之三

    说起贾宝玉这个人呀,有意思得很。读《红楼梦》时,常常会升起这样的念头:宝玉啊宝玉,你怎么就偏偏是个男孩呢?你要是个...

  • 林黛玉的美,是富有灵气的美

    1、忧郁静美的外表。 整部红楼,林黛玉为何得贾宝玉倾心深爱?情致骨髓,痴至灵魂,我细品《红楼梦》十余次,感觉有一二...

  • 细品《红楼梦》

    其实很早之前就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一直到今天才肯下笔。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问我:“《红楼梦》讲的是什么...

  • 细品《红楼梦》

    看红楼梦的心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开始的欣喜诧异到极其厌恶再到同情伤心到最后的心如止水,可以说越看越平静,特别...

  • 细品《红楼梦》

    1987-电视剧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3624/?f...

  • 2018-07-21

    这是一场红楼梦与茶的深读细品! 点绛唇-深院花雨 深院花雨 红楼一梦思万缕 茗香烟绿 细听十二曲 流水高山 迟迟不...

  • 旷世之作红楼梦,才华横溢曹雪芹

    细品"红楼",让人如痴如醉,又使人悲啼人生,一部中国古典历史名著,成为享誉世界的巅峰之作。 《红楼...

  • 细品胖妈侃红楼

    胖妈喜欢看《红楼梦》。几十年来反反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她对《红楼梦》的看法总是与众不同。 她从来不喜欢过于世...

  • 《了缘品藏红楼梦》之一(《一封写给红学研究前辈的信》)

    《了缘品藏红楼梦》之一 《一封写给红学研究前辈的信》 (1 · 细品红楼,世上有无曹雪芹?) 尊敬的前辈: 您好!...

  • 再读红楼

    最近无事,在喜马拉雅找来红楼梦开始听,又找出87版红楼来看,越听越看,越深陷其中。特找来相关剧照,收来细品。

网友评论

  • kkkkking:喜欢作者对宝玉的爱的阐述,明白了。
    诸神的恩宠: @PINGERL 谢谢鼓励!
  • wuliJJ:少时读红楼没有考虑那么多,只觉得红楼中人各有各的性格,没有想的那么通透。
    诸神的恩宠: @jing_mi 谢谢赞赏
  • wuliJJ:心理学有种说法,最完美的人格都是雌雄同体。这是出自何处?以前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诸神的恩宠: @jing_mi 学术上有这种说法,你查查就知道。
  • 鹿琦花:世间再无贾宝玉:cry:
    诸神的恩宠: @君卿子卿 宝玉常有,而看懂和欣赏宝玉的人不常有
  • 向西的思想国:喜欢,请问可以转载吗
    诸神的恩宠: @代笔人门廊 😊
    向西的思想国:@诸神的恩宠 嗯,一定的
    诸神的恩宠: @代笔人门廊 可以,写上作者名字就好
  • 千年老妖婆:高速公路上堵车,通车遥遥无期,幸亏有你这篇文章解闷,时间过的快点。
    诸神的恩宠:@千年老妖婆 到家得到半夜了,回去好好歇歇吧!
    千年老妖婆:@诸神的恩宠 正往回返,离家一百五十公里了,却堵死了
    诸神的恩宠: @千年老妖婆 今天回家吗?
  • 晴耕雨读007:能把宝玉点评如此到位,在诸同学中是不多的!
    诸神的恩宠: @晴耕雨读007 谢谢,因为真心被宝玉的出离心感动到了
  • AlwaysForeverMO:看了您三篇细品红楼,真的有所感悟qwq很棒!!!
    诸神的恩宠: @AlwaysForeverMO 谢谢你的鼓励😊

本文标题:细品红楼|细说贾宝玉的爱与哀愁——细品红楼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f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