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发源地,2005年8 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调研,在余村他指出“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并首次提出“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此,“两山”理论从这里响彻浙江、乃至全国。
人类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浪花”,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余村正是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历经十余年厉史性的蝶变,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谱写了一曲壮美史诗。
余村,位于安吉天荒坪镇西侧,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1043人。村域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西起东伏,群山环抱,秀竹连绵,植被覆盖率高达96%,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雨后的余村天空湛蓝,空气鲜爽,进村道路两旁凝翠的毛竹傲然耸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型小别墅,四周点缀着五彩鲜花,为之略施粉黛,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玛瑙井然有序地撒落在余村的这片土地上,游人络绎不绝,在村口那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体鲜红如霞的巨大石碑前,人们纷纷拍照留影……一幅繁华而又安逸的美景,让人惊叹不已。
上世纪末的余村是靠大规模开山采矿致富的,村集体年收入常年稳定在300多万元,一度成为安吉全县首富村。但是过度开采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整个村庄常年灰蒙蒙的,而且矿山上时常引爆的炸药,也让工人安危难测、家人担惊受怕。从2005年以来,处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余村人坚定了信念:不能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不能再继续吃着子孙饭、不谋长远路,选择了放弃陈旧的矿山和水泥厂,拥抱绿水青山的天然财富,接二连三关闭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收入一时锐减到20多万元,但他们以壮士断腕之魄力,开始探索生态旅游之路。十几年过去了,一个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样板正在浙北大地上迅速崛起,整村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式大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将这里作为旅游目的地。余村村民也切身体会到了绿水青山的“含金量”。 青山绿水滋润下的余村民风淳朴而厚实,百姓安居而乐业,余村成为安吉率先奔小康的富裕村之一。全村现有民营企业43家,农家乐14家,观光、休闲、娱乐型旅游景区4个。如今余村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又回升到了39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5元。
我们的车在余村陈列馆停下。进入陈列馆,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调研时的视频资料;之后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村路,亲身感受余村的新发展新面貌,感受这十多年来余村在发展生态化经济、以生态建设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历程,深切体会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经过十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余村犹如梦境一般,真是天人合一的结晶,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这就是“绿水青山”最珍贵的回报。
驱车绕过蜿蜒的凤凰水库,便来到安吉昌硕街道的双一村。如果说余村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实现了村庄发展路径的转变,那么双一村则以对生态兴村这一理念一以贯之的践行,证明了“两山”理论的正确性。
双一村坐落在安吉凤凰水库的上游,村域面积18.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当中为狭长盆地,村内群山叠嶂、翠谷秀美,境内大小山岭有百余座,孕育了竹海、碧湖、甘泉、湿地、奇峰、怪石、古树等多种天然资源。村道两边满眼青山、苍翠欲滴,双溪河碧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森林”。全村拥有毛竹林1.5万亩,早年就成为国内外专家交流研究毛竹的基地,被誉为“中国大毛竹基地”。
实际上,双一村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是全国林业先进单位,是乡村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数十年来,凭借一片得天独厚的苍翠毛竹山,走生态发展之路,不仅让当地村民相继摆脱了贫困,也让双一村进入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村镇之列。但是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毛竹山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是效益日渐下跌和自然环境破坏。从2008年开始,双一村抓住“中国美丽乡村和精品示范村”创建契机,按照“绿色环境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理念,对全村进行生态治理,重点将这片大竹海有规划地保护起来,打造“美丽双一”品牌。这几年来,该村陆续投入了6000多万元,上马了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村道林道硬化等大小工程;此外,还实施“凤凰深呼吸”工程,围绕凤凰水库,环布古道乡居、古村客栈、凤凰生态农场,规划了“中国毛竹王景区”,划分休闲、观光、度假、健身等不同区域,修复2000米的古道,将120多棵上百年古树保护起来。游客可以上山看毛竹、走古道,下山与古树合影。
环境变了,这片大竹海的新效益也开始显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双一村已打造成为长三角一带著名的以竹文化为底蕴、以传统村落为基本风貌的生态型旅游胜地,慢慢脱离了传统的毛竹加工经济,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不断做优做美村庄环境,做精做细村庄特色,做强做大“美丽双一”品牌。2017年,双一村人均纯收入33023元,村集体收入259万元,产业经济发展兴旺,也成功摘得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桂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双一村再一次得到了生动的实践与完美的诠释。
午饭后漫步在双一村明净整洁的屋舍步道上,小溪流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绿叶成荫,脑海里突然跳出一句文艺至极的话:在这里,时光慢慢变老。在村里朱氏祠堂墙壁上的一组剧照吸引了我们,据介绍,电视剧《青恋》百分之八十的镜头在双一村拍摄。党的十九大期间电视剧《青恋》的热播,给村庄增添了更多的人气。
在浙江数以万计的村庄中,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在“两山”理论指导下,则走出了另一种实践路径,发生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化。
鲁家村全村16.7平方公里,2200多人,并无一人姓鲁。相传明末清初时,一帮手艺人在战乱后陆续迁徙于此,渐渐形成村庄。由于大家姓氏各异,而村庄的命名又多依据宗族姓氏,几经争论,方才决定以土木工匠祖师爷鲁班的第一个字作为村名。时至今日,先人们的这份工匠精神,凝结成一顶做工精美的16抬雕花木轿,陈列在游客集散中心的展示大厅里。
2011年,这个村是集体资产仅有几十万元的穷村,山不够高,树不够茂;没有悠久历史,也没有名人故居,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但这几年来,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村里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先后引进了18家家庭农场,分别以果蔬、药材、竹园、高山牧场等产业为主,打造中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又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共同经营;并投入300万元做了村庄整体规划设计,以此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进驻,把鲁家村打造成“田园鲁家”美丽乡村的田园综合体。还建起了村级“鲁家两山学院”,一条4.5公里长的铁轨把18个家庭农场和整个鲁家村串联成了一个大景区。
今天的鲁家村,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1亿多元,成功实现了发展的“三级跳”:2011年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2013年起发展家庭农场,18家农场将整个村庄串联成一个大景区,2017年7月被纳入国家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负债上百万元增长至如今的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3万多元,每年的游客有300多万……
乘坐村里的小火车穿行在一个接一个的家庭农场,我们深感脑洞大开,深感不虚此行。
安吉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绿色发展不动摇、共建共享不动摇,把各个村都建设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乡村。走进安吉“美丽乡村”,真切体验到“两山”理论在浙江实践的丰硕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