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窝 | 贾薇盐津记忆

作者: 侧身的贾薇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0:11 被阅读0次

1976年一个冬日上午,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盐津百货大楼的灯草绒已经全部卖完。

盐津老商业局旁边一套房子里,说起百货大楼的灯草绒卖完了,我姐姐在一边抹眼泪,姨妈一筹莫展。

那些年,女娃娃们什么都不盼就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裳穿。

那年的两个假期,我姐姐都在做小工赚钱。

去盐井坝背河沙、去墨石沟锤石头、去黄泥坡讨猪草、去邮电局捡煤炭花儿。

从小长得清秀漂亮的姐姐,和那个年代所有的盐津孩子一样,早早领会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的内涵。

当她把藏在床板底下的20几元钱拿出来时,我姨姨大吃一惊,根本没想到她已经攒了这么多。

姐姐拿出钱对姨姨说,今年过年就想要一件漂亮的灯草绒衣裳。

By:fengya419

那天一大早百货大楼还没开张,姨姨就带着姐姐等在门口。等大门一开,她们首先冲到卖布料的那个柜台。

她们满心期待在柜台上搜寻,想看看还有没有心仪的那款灯草绒。

伤心的是不仅姐姐喜欢的那款灯草绒没有,所有的灯草绒都没有。卖布料的丁嬢嬢说,今年灯草绒太好卖,前两天就全部卖完了。

姐姐当场就在柜台前哭起来。

姨姨赶紧带她去街上的供销社问,也没有。

回到家,姐姐不说话。她想起背河沙,河沙太湿,背的时候打湿了她的裤子,好些小伙伴笑她,姐姐又生气又难过。

她想起那次讨猪草卖,没注意猪草边长满藿麻,她用手去抓的时候,抓到一把藿麻叶,手肿得痛了两天。

还有那次锤石头,差点把左手大拇指砸下来。

都是为了过年要穿灯草绒啊!

所以她经常带着悄悄攒的钱,去百货大楼的布料柜台看。

那款蓝底红花的灯草绒她最喜欢,她甚至已经想到了穿在身上的漂亮样子。现在什么灯草绒都没有,那过年穿什么啊?

那些年盐津街上的人家,不管平常过得怎么样,不管手上宽不宽裕,反正一到过年,总要给娃娃做一件新衣裳。

经济条件好点的,就给娃娃做一身新:新衣裳、新裤子、新袜子、新鞋子。

经济条件差点的,怎么也得给娃娃做一件。

那年姐姐的新裤子、新袜子、新鞋子都有了,唯独就差这一件,这可是盼了好几年的第一次“全身新”啊。

哭了半天,姨姨想起来老街那边还有一家供销社,又赶紧带着她去问。

同样已经卖完,但售货员嬢嬢给了她们一个重大信息:芭蕉窝供销社还有。听说芭蕉窝供销社还有灯草绒,姐姐想马上就去。

供销社的嬢嬢说,现在走到芭蕉窝怕天都黑了,你们最好等明天一早再去。

那天晚上姐姐又兴奋又紧张根本睡不着,她找出家里所有的书,每本看了好几遍才昏昏沉沉睡过去。

早上天还没亮,姨姨就喊她起床了。

母女俩匆匆忙忙从中巷子下来,在粑粑店一人买两个泡粑边吃边往芭蕉窝赶。

那天盐津的雾大得很,路上行人不多。

母女俩在夜色中匆匆赶路,还是有点害怕。

穿过红旗街经过赶场坝,过了党校走到芭蕉窝村的山脚下,天才刚刚擦亮。

姨姨问姐姐累不累,姐姐心里想着灯草绒一点不觉得累。

通往芭蕉窝村供销社的只有一条毛石子路。姨姨和姐姐穿着布鞋,在毛石子路上走得又急又快把脚磨得生痛。

路上人不多,爬了好长时间才看到几家人把门打开。

山上的村民和善,看见俩娘母就问她们“弄个早走哪点去?”

姨姨问“芭蕉窝供销社还有多远?”人家指着山上说,“还早得很,在那个山顶顶上。”

从盐津家里出发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听说还有好远的路,姨姨觉得有点走不动了。

姐姐却说“妈,你要走不动就在人家户这里等我,我自己去买。”

姨姨怎么放心,咬咬牙又接着往山上爬。

离芭蕉窝供销社还有差不多一公里的时候,路上突然“窜”出来好几个街上的人。一听他们说话和看他们的穿着,就知道是街上来的。

他们来干什么?

平常大多数只有芭蕉窝村的农民在这条路上走,难得有一两个街上的人。今天天刚亮却来了这么多街上的人,他们来干什么?他们是不是去供销社?他们是不是去供销社买灯草绒?他们是不是去买我喜欢的那种灯草绒......?

就像排长队买一件稀罕物,排得万念俱灰马上轮到你,却突然被告知东西卖到你前面那排就没有了。

不好!街上来的几个人已经疾步走到两娘母前面。山风吹来他们隐隐约约的对话,好像真跟过年的新衣裳有关。

累得实在走不动的姐姐,不知道哪里来了一股力量。

她突然跑起来,尽管腿像绑了铁巴一样重,尽管动作跑得很慢,但她拼命跑啊往山上跑啊。她就想赶在那几个人前面,先跑到芭蕉窝供销社。

她已经看见山顶上,芭蕉窝供销社的售货员正在把一扇扇门板卸下来,又一块块摆放在门口。她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离供销社越来越近了。

幸好几个街上来的人快走到供销社的时候拐到了另外一条路,跟她去的不是一个地方。

姐姐舒了一大口气,她按住狂跳的心快步走进供销社大门,她看见柜台上果然摆放着好些各式各样的灯草绒。

那件她最喜欢的红底兰花,就静静地摆放在柜台中间,等着她到来。

相关文章

  • 芭蕉窝 | 贾薇盐津记忆

    1976年一个冬日上午,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盐津百货大楼的灯草绒已经全部卖完。 盐津老商业局旁边一套房子里,说起百...

  • 燕儿窝 | 贾薇盐津记忆

    1947年盐津解放前夕,黎山脚下19岁的蔡书香,嫁给了沟对面坎上燕儿窝严家的二儿子。 蔡书香是张家沟私塾先生蔡登佐...

  • 家家 | 贾薇盐津记忆

    1925年,盐津滩头花秋刚满17周岁的少女王顺英,被父母嫁给了同村大9岁的袁世章。 王顺英是王家独生女,家境贫困,...

  • 爆米花 | 贾薇盐津记忆

    小时候能吃到的零食不多。 女娃儿除上山讨泡儿吃,男娃儿上山讨八月瓜,家家过年打糖,其他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好吃的都...

  • 染房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染色资源丰富,蓝靛、茜草、枙子等几种主要染色植物与盐津境内气候、地理相适宜,自古以来野生长势蓬勃。 据说用蓝靛...

  • 盐津一中 | 贾薇盐津记忆

    去坪街我舅舅家,必须路过盐津一中。 因为整个小学和初中都在东方红小学读,如果不是每月必去舅舅家看家家家公,不会对一...

  • 抢冰糕|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是一个“夹皮沟”,两座大山夹一条关河,热的时候热得要死,冷的时候冷得要命。 小时候冬天有地炉子,再冷的天,脚放...

  • 假山洞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受关河、白水江切割,地形险峻、山势陡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整个地貌景观分为岩石地貌景观和喀斯特地貌景观。”...

  • 刘包包 | 贾薇盐津记忆

    上世纪70年代,盐津街上的娃儿一哭闹,大人吼声“刘包包来了!”娃儿赶紧就闭上嘴巴。 刘包包是谁?80年代以后出生的...

  • 大医院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县医院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街上中巷子附近叫“门诊所”,一个在坪街背后燕儿窝坎底下叫“大医院”。 街上的门诊所我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芭蕉窝 | 贾薇盐津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uy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