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这是我在读《深度工作》这本书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坦率地讲,在真正地拿起来读之前,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算是如雷贯耳了,自从在国内出版以来,你经常可以在各类读书榜单的前几行看到它的名字,也能够在各类名人的访谈、博客及公众号中看到对这本书的推荐。以至于让我隐隐对它有一种抵触感,是不是又是那种常见的心灵汤类读物,充斥着正确的废话,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充分的羞愧,却难以从中找到哪怕是一个可供遵循的准则?直到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十天的高强度阅读训练营,排在第一本的推荐读物又是它,为了不让自己倒在训练营的入口之处,我不得不选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拿起这本书来认真读起来。
工作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就是指人们在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当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时,所获得的愉悦感是慵懒的休闲时光所难以实现的。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曾经对这种现象加以研究,认为当处在深度工作的状态,会产生一种被称作“心流”的生理状况,由于《深度工作》这本书尽量的回避让人恹恹欲睡的叙述内容,因此对于产生“心流”的生理机制没有进行过多的论述。而类似的说法,我在另一本同样如雷贯耳的书中也曾经读到过,那本书的名字叫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由于译者的不同,同样的生理现象在后一本书中被称作“涌流”,作者认为进入这种状态是“情绪智力的至高境界……情绪不受抑制和牵绊,而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令人沉醉的做爱,水乳交融、合而为一,也许最能捕捉到”这种状态了。看到这里,深度工作所带来的这种美好状态竟然让我这个俗人也有点心生向往了。
可以说深度工作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技能,无论是快速学习复杂的技能,还是想要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作品),都离不开对这种技能的掌握。我们所知的各个领域的卓越者,如心理学的大宗师荣格、微软的缔造者比尔·盖茨以及《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JK·洛琳,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可以说如果你想在任何一种需要投入智力的活动中有所成就——绝不仅仅是狭隘的工作范畴——掌握深入工作的方法可以使你轻而易举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事实上,忙碌的现代人却已经越来越与这种深溺于工作的状态相去甚远了。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深刻的揭示了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使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于手机的依赖分走了人们相当多的精力,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朋友圈”中互相点赞这中“无效的社交”已经成为吞噬人们注意力的凶恶蠕虫,而现代生活的高节奏,将人们的时间撕扯为高度的“碎片化”,大量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的“浮浅工作”,将人们紧紧纠缠,占用了绝大多数时间,却不会创造太多新的价值。可以想象的出,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如我一样碌碌无为的人,都是一边对自己生活的苟且感到无奈,一边向往着诗和远方(或者换一个时空的苟且?),偶尔感叹一下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却对这种状况感到无能为力。那么面对这种广泛又顽固存在的状态,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呢?《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卓有成就者的工作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线出来了四个对绝大多数人都切实可行的准则,第一个准则又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出了一些灵活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绝不是那种空谈现象却无力给出解决方案的浮浅之书。对于那些想要在工作、学习甚至是生活中取得哪怕是一点成绩的人,认真的读一读,它完全可以起到武装你头脑的作用。
然而合上这本书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丝丝忧虑,显然《深度工作》这本书绝不是挽救这个世界上所有事业失败者的灵丹妙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奇思妙想,各种可行性极高的成功学书籍也充斥着坊间的书架,可沉浸在自我的慵碌中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者也始终不见减少。由此可知,践行比产生一个好的想法要难上不知多少倍。作者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鼓励大家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一致。显然倘若不能迈出真正践行的那一步,这本书对读者的意义或许也只能与充斥坊间的心灵鸡汤类书籍归为一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