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有些仪式感

作者: 土川兄一终身建设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23:25 被阅读0次

    今天,听到一句话:生活,有时候需要一些仪式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当中追求的,就是那一种仪式感,那一种“形式主义”。

    就像人人都知道情人节送玫瑰花很老掉牙,很没有创意,但当你真的在情人节给女朋友送一大束玫瑰花的时候,她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这就是一种仪式感。当你那样认真对待一件事的时候,你本身就赋予了这件事情的意义,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行为同样作用于他的思想。比如,哪怕一个人内心很平静没有情绪,当他试着咧开嘴微笑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会感觉到一丝喜悦。

    据说还有过类似的实验,让实验者看漫画,和让他嘴里叼着一支铅笔看漫画,同样的内容,叼着笔感受到的快乐度更高,因为叼一支铅笔,嘴巴刚好咧开像在微笑。

    挺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可以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多多了解这些有趣的事情。

    今天听“得到”的一条音频,讲心理学一个科普平台KnowYourself在2016年底推送了一篇文章,并奉上来三条寄语。

    第一条讲的是很多读者会有疑问,为什么很多文章都是在解释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但很少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作者说,原因有两点,一是每个人的问题不同,价值观和目标也不同,所以没有万能的方法适合每个人。

    这里又提到弗洛伊德的一个理论,他说心灵是相反的“冲突”进行角斗的场所,一个倾向的出现,并不会排除跟它相反的倾向存在。也就是不管方法多简单,都不可排除心灵的复杂。

    没有一个简单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提升自我觉察,认识到自己现在处境。外界提供的只有解释和引导,自己必须得深入思考,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条讲的是,一个人需要知识和理论,但更需要去投入生活本身。也就是说,实践特别重要。

    我们经常都在讲,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知识和学习,如果不通过行动去内化成自己的,那学完了就忘,本质上还是没有效果。

    在这个知识分享很火热的年代,需要警惕自己的学习是否被“带跑了”。要去识别一篇文章,或者一个理论是否真的有价值。说不定是你自己觉得适合自己,迎合自己的心理需求。

    并且,还得警惕别把学习当成全部,待在学习的舒适区,而不去实践。

    最后一条寄语是,我们需要关注最近和最远的事情。有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就会喊着抱怨,这样会强化个体的痛苦。

    如果我们的关注范围更广更大,人就会变得谦卑,个体伤害就小了,最后也可以承受。

    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专注当下这一刻”,还有“风物长宜放眼量”。

    年前,得忙一阵,虽然归心似箭,但该做的事还得做。在写作时间没有调整到早上之前,可能会出现像今天这样的小日记。

    简短,没重点,还有虎头蛇尾。

    习惯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需要有些仪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kt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