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孔子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为之洗心。
首先明白什么是易,易,一阴一阳,变也,不易也。.易经的出现,三个时期,上古,中古,下古。三个代表人物,伏羲,文王,孔子。到汉代才叫易经。这三个圣人,总经不同时期的人类智慧,得出的。这是易经的发展阶段。怎么产生?怎么发展。成熟。易经做什么的?推天道,明人事。
要明白易,先弄清这几个概念。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这是空间,古来今往谓之宙。这是时间。即过去是历史,现在正在进行,未来没有发生的。地球上万物均在宇宙中,上为天,下为地。人立天地间。时间不断在变,有初始,中始,未时。即针对一个时间段。而从长分,日,月,年。一日之中,十二时辰。五天一候,十五天一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年复一年。每月初一月亏,十五月圆。所以学易之前弄清农历,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生生息息变化中。这就是阴阳理论及实用。
农历是怎么来的,观天象而来的。
上古之时,伏義画卦,仰观俯察而画卦。仰看天为阳,东为阳,南为阳乃乾卦也。俯察地为阴,西为阴,北为阴。乃坤卦也。这是天地定位,乾坤也。仰观天是阳,南是阳,西是阴。这就是兑卦。俯察地是阴,北是阴,东是阳这是艮卦。这叫山泽通气。仰观天是阳,北是阴,西是阴。这是褰卦。仰察地是阴,东是阳,南是阳,这是巽卦。这叫雷风相博。仰观天是阳,东是阳,北是阴。这是离卦。俯察地是阴,南是阳,西是阴,这是坎卦,叫水火相射。这是伏義总结上古之人观天象的智慧结晶,与天地准。再说方位,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故孔子说易与天地准。
古人观天象,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天王,冥王。其次北七星。
现在看出伏義画卦与天地准。其实质是观天象,时空而总结出的阴阳变化规律。所以学易,农历一定要熟悉。这上古之时,不知多少人智慧结晶,到伏義时他系统总结出,依象画卦,类万物之情。
这象如何观察,类万物情,与天地准。是上古先民的智慧结晶,伏羲系统总结出来。所以学易必须懂历史,特别是上古,中古,下古。即汉之前。古人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讲清楚了,后人用生命去验证。
看不懂当下,看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看不清历史,看当下,历史不断重演。
伏義时代,文明开启。畜牧业,原始农业出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从彩陶文明的图案,可看到古人观天象,推人事的痕迹。史前文明是多元化的,从目前出土物证看,天水大地湾是最早的之一,天水是伏義诞生地。事实上华夏大地有许多个伏羲女娲组合。而观察天象最理想的地方是泾渭地区,河洛,泰山。那么伏羲画卦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天地人三才观,阴阳关系,四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八合八方。五行,五音。初一,十五,月亏月圆。从一到十数字,现象,图卦。人与自然,天人感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四七,三六九,二五八。这些数,象,的含义。
一年四季,日月升降位置。这需要不知多少人观察经验累积。
伏羲画卦,开启文明,到炎皇,尧舜,夏商周古人一直在生活中运用,夏代,历法出现,叫归藏,商代叫连山,到周,文王画出卦爻,卦辞。进入春秋时代,引领百家争呜,孔子作《易传》。其天地人思想为主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本。到汉代,易经六十四卦爻,加《易传》合为易经。
《易经》据五经之首,不仅仅是卜卦,其实质是推天道,明人事。
地球上万物处八卦玄空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人是万物之灵,人性,人心也在变。未来不可知,但从天道,合人道。
学易经,要悟道,通玄。是故魏晋玄学兴起,唐代顿悟,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至今心性学也。
当今社会,易学乱象。许多伪大师不懂天象,历史。许多人盲从。从古至今,关于易经之书太多,真伪难分。真正要学易,从八卦开始,自己推演。
乾坤为纯卦,三十一对离卦。
当今是剧烈变革时代,颠覆时空,验证神化。与时俱进,立于乾坤中创新。
话说易经 话说易经 话说易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