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期的作业主题是“上半年总结”,初始,在心里本能的感觉是排斥。
在长达近30年的职业生涯里,写得最多的就是总结——单位的、个人的,每周、每月、半年、年度,除了这常态化的,还有零星的但每个月都会有的各种活动总结。
现在,一看到“总结”两个字,就多多少少感觉不很舒适,仿佛在炎热的夏日里,有人往你怀里又塞了个电暖宝。
坐在电脑桌前发呆——终于脱离了“总结”这个苦海的我,如何总结目前“看书写文、看望母亲”这两点一线的生活?
此时手机来电,是来自大学期间的舍友。与舍友已多年不联系,仅在毕业20年同学聚会上见过一次面,此番来电,却是为何?
通了电话才知道,舍友的同事的孩子高考680多分,985高校任其挑选的分数。同事想让孩子毕业后进海关,但又担心工作后感觉不如想象中好,为之纠结,想问一下深处其间的人是什么感受。舍友以为我在海关工作,为此询问。
我连忙解释自己不在海关工作,尽管我的单位也与海打交道。虽然我感觉到电话的那一端,舍友听后淡了继续获取经验的迫切,我还是喋喋不休地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哪有完全满意的单位呢?任何一个选择,都很难说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单位的好坏,基本在于个人的感觉,而感觉也是在变化的……
啰里啰嗦说了一通,挂了电话后,才发现自己似乎说多了,人家请教的是在海关工作的人,我既不是,何必多言。看来,在单位养成的“说教”的毛病依然在。
来平台写文后,自己极力避开“说教”这个职业病,说“无意”也好,因为内心实在不想重复昨天的故事;说“有意”也对,因为越来越觉得,我的“说教”连自己都觉得了无新意,何必说给别人听。
算起来,已来到平台快8个月,去年的不到2个月,加上今年的6个多月,那么这份总结就算是今年上半年的。
来了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来看,自己还是处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状态,没有形成垂直的写作链条。
理智似乎告诉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似乎应该成为写作的素材,至少也应该成为种植故事的土壤,但写实人实事吧,有种种的顾忌;进行故事创作吧,又特别接近实际,没有似像似不像的功力。
于是只有家长里短地日复一日,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想更进一步的。
每每读文友的文章,特别是90后、95后的,想想他们和我的孩子差不多的年纪,却能写出那么令人惊叹的好文章,自己就恨不得把头低到尘埃里去。
一日,读罗伊·克里夫特的诗歌《爱》:“我爱你,不只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一切都是因为爱吧,爱这个平台,是因为和平台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以后还是多读书多练笔吧,努力成为和你在一起时,我更美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