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看了很多小说,特别对武侠小说很痴迷,《岳飞传》、《杨家将》、《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
80年代居家搬迁洛阳后,也是琼瑶热最盛行时期,她的书都曾看过。特别喜欢她笔下的女美男俊情感文,也曾学她书中人物的说话语气(好深情、好美、好想)写日记,和同学相互传看模仿,受她的影响很深。
后来办了一张借书卡,又迷恋金庸的小说,记得读他写的《鹿鼎记》,很喜欢书里的韦小宝。
他的无赖、调皮、聪明、奸滑让人读来可恨又可爱,书中韦小宝的对话和心理描写都让人忍俊不禁,那个又真诚又义气,调戏阿珂和双儿时的小流氓形象,真的让人既佩服又憎恶,到最后认识到伴君如伴虎的激流勇退,让你恨都恨不起来。这就是金庸先生写书的高明之处,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让我读了好几遍。
最喜欢金庸先生的诙谐和幽默,记得当时给侄儿写日记时,模仿他的语气写侄儿的调皮、可爱,也能让家人笑得前仰后合。直到如今,我仍想让这种风格充斥在我的文章内,让人开心、给人快乐。
初中时曾喜欢席慕容、北岛的诗,和同学三年的日记传递,都在字里行间内有他们的印记。那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模仿,不管写的好不好,但敢练,和同学互想取乐,现在想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留下了很多美好时光。
2018年,经小妹推荐读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把时间当做朋友》,总感觉在网上读有些记不牢,就通篇抄写。在抄的过程中,加强记忆。有时抄的快,感觉心情烦躁,不能很好领会,就停下来休息片刻,大脑清醒后继续抄写。
体会最深的是,慢抄不但能练字,还能顺着作者思路去理解写作意图,让我更明确作者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
李老师的课没有华丽的词藻,通俗易懂,金句更让人过目难忘,并意义深远。他这种写作风格,更让我由衷佩服。
特别课后问题,能让人做深入思考,所写读书笔记,更方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他善于总结,能把很平常的一句话提练得更精准,这是我要学习的。
找到读书的方法后,先后抄写陈海贤的心理学和路骋《用得上的商学课》。抄的时间久了,这些抄写不但提高自己的读书能力,还能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并且从中汲取他们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色。
这两年书看了不少,但太杂,也总想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去年10月到现在写了60多万字,渐渐积累写作经验,通过读李笑来老师和鱼老师的文章后,感觉亲切平实的行文风格更适合我,虽然有时自己有些感性,文字写出来会更有激情,但还是偏好平淡中见真情的文字。像和人话家常般亲切、自然。
我很喜欢鱼老师的写作风格,特平易近人,但总也模仿不来。记得有次在群内互动时,鱼老师回复:要多经常写故事,我的那种风格,是建立在经常写五谷杂粮的故事拼起来的。写多了后,就会那个样子。
就如李砍柴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品,喜欢的风格,写作类型,这些都构成了你个人的审美趣味,你和一本书的缘分,是注定的,就好比你和你的作品之间的缘分,也是注定的。别人看到一个句子可能无动于衷,但你看到这个句子心中一动,缘分就在了。等到你跟一些文字的缘分达到一定程度,他们构成了你,你消化了它们,又长成新的骨血,构成新的句子,让跟你有缘的人心中一动的句子。
其实这么多年的日记习惯,不知不觉已形成了我自己的写作风格,当给母亲读我的文章时,她老人家能听出文中的语句和表达方式的确是出于我手,特别写情感文,能把母亲感动得掉泪,写的多了,能让别人一听就感觉是你写的,这很出人意料。
目前力争把属于自己内在的东西挖掘出来,进一步打磨自己的表达方式,相信不久,经常看我文章的人,能从阅读中,品出我独有的味道。
写出自己的独有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