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自唐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意为“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看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里的某段文字,总觉得眼熟的很,好像在此篇文章之前在哪里看过。
找之前看过的文字,果然在朱自清先生为其写的序中找到了这些文字!朱自清先生先说朱光潜先生“散步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
朱自清先生在序中原文引用了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话:“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须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朱光潜先生通过班婕妤做《怨歌行》和王昌龄做《长信怨》说明诗人作诗的两种状态,一个是作诗的暂时跳开切身的情境,把自己由主观的地位变为客观的地位,由弃妇变为以诗歌咏弃妇的诗人;一个是设身处地的想象,把自己由客观的观赏者变为主观的享受者。由此阐释主观的艺术家要能“超然象外”,客观艺术家也要能“得其环中”。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
因为情感的综合,许多不相关的意象可以形成完整的有机体。
比如: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比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因为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
比如《王风.黍离》,117个字里,只有5个字是变化的,但这首《诗经》在意义上确似重复而在情感上则不重复。
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