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仿佛对具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失去了感应,不再计算着春节到来的日子,也不再因为新年的到来而满怀希望。
犹记得2019.1.1的开端是在长沙的一个商贸广场迎来的。多么有仪式感呀,为了跨年,从武汉跑到长沙,熬夜到凌晨,伴着舞台上歌手打碟的音乐节奏,和千千万万不熟悉的肩膀挤在一起,企盼着大厦上的灯光渐渐孵化出“2019”的字样。
瞳孔里的憧憬快要溢出了,笑容也全盛绽开了,心却是死的。

我一点也不期盼新年的到来,日历回归1.1,重新开始计数,然而生活照旧。不管2018.12.31的我们多么疯狂地歌颂着全新的开始,白领第二天照样要挤公交地铁按时工作,学生们依然要和每天都要面对的课业抗衡,中国依然不能从发展中国家行列中逃离,而非洲大部分地区仍在忍受饥饿和战争的浩劫...而我们,也不会因为新一年的到来而从堕落沉醉中倏然苏醒。
所以看到朋友圈的新年Flag,我只默默希望他们真的有所改变,而毫无兴趣参与进去。如果真的想改变,是不需要挑选好时间的,改变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
“改变”。2018,是我急于改变,改变无果,倍受折磨,缩回壳中的一年。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做「习得性无助」。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人,因为不相信自己再次出发能达到理想目标,而放弃了出发。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我避免了一切开始。
大二上学期,九月我当志愿者迎接新生、参加国家实践比赛和不同的人接触、新闻网招新、教学弟学妹们唱校歌、和舍友一起过我19岁的生日...
十月,我去音乐节看到了花花、和老友一起游逛南京...
十一月,我加入了外宣,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选题会、参加了南湖DV大赛和新闻之梦比赛、采访西部实验班、开始组队大创并撰写申报书...
十二月,大创省级立项,我参加第一次中华节气牌活动,写的新闻稿在省级媒体发表,各级媒体先后转发...
每个月都有所收获,然而每天的内耗已经让我殚精竭虑了,以至于最后坠入黑暗深渊甚至不再希冀光亮。

2019,我得停止这无谓的内耗,再次对自己失望的时候,不再用暴饮暴食和深夜的哭泣倾倒悲恸,而要做对自己成长有实质帮助的事情。
负向思维需要扭转成正向思维,给对自己的评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比如今天我做了10道英语题,不再谴责自己才做了这么少,一点用都没有。而应该给自己充分的肯定——我做好了10道题,这些知识就算收入囊中了,真有成就感!
不再刻意迎合。多点思考,坚定一点。因为长时间的人际敏感,怕被大家吐槽,变成了一个一肚子想法全闷在心里,却不敢说出来的人。仿佛说出自己真实的与常人不同的想法,就要被集体围攻和宰割。或许有时候我并没有错!而是别人对我太苛刻!
培养好习惯。没有无限的意志力,只有好习惯提供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改掉拖延和不规律作息、饮食是近期要培养的好习惯。一天没做好没关系,好习惯的养成本就是曲折的过程,今天没做好,不要放弃,明天继续。

减少内耗、扭转减分思维、坚定自己、培养好习惯,是我基于2018下半年的反思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新的时代一切都在极速更迭中,唯有不断复盘、吸收生活养分,才能不断精进,遇见美好的自己!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啦,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