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地输,总比无意识地赢得到更多。
这是我最近一个很切身的领悟。当我选择告别那个当了十几年好学生的我后,当起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换了一个新的视觉去看身边“优秀”的人,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差生不是完全意义上差生,只是他们的学习的侧重点没有刻意去迎合学校的评分标准,而我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也不是真正的全部优秀的,只是他们在有意识的迎合整个评分标准,但这种有意识,我更倾向于定义为一种多年接受传统教育的产物和习惯。
我发现教育系统背后有一个很可怕的逻辑,那就是平庸。因为差到极点和优秀到极点都是两种难以企及的状态,所以大部分人在接受传统教育后出来的效果就是平庸,而且按照现在的评价体系来说,潜台词就是保证你一定要平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入学到毕业,讲究的就是套路,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套路,你差一点,就把你拼命拉到评价水平,你好的话,最多就少了被拯救这个步骤,因为你不是好到极点,所谓的好只是比平庸多一点点,最后还是会把你归类到平庸的行列。
但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开始在这一点上开始分化了。其实最平庸的一群人就是那些平庸以上一点点的好学生了,真是切身体会,我以前一直在当那个平庸以上的好学生,这是最不思长进的保守安全模式,为什么呢?因为要维持好学生的形象,很容易就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严格来说,是低效率的学习上,为了保险起见和万无一失,每次都用相似的学习模式对应对学习任务,所以每次出来的效果就是不算太差,但也说不上特别好,然后就似乎有权利地摆出一副我尽力了的可怜嘴脸,自我安慰,也顺便阻挡了旁人的指责。所以,从整个学习生涯来看,我们去用着最低效率去完成最平庸的事情,同时也是浪费自己最多时间,这样看来,难道不是最不思长进的人的所作所为吗?但在已经扭曲的教育系统的掩饰下,这类学生就备受推崇的,因为容易给学生自己,以及社会大众交代。
相对地,平庸以下的差生就自由得多了,抱着在学业上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却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就是所谓的不务正业,其实在探索学业以外的过程中,何尚不是另一种训练学习的方式。我当了差生以后,给我最大的意外惊喜就是我学习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学起来也比当好学生自信了很多,因为没有了当好学生时候的得失心,当你只专注一件事(而且是一件相当平庸的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输不起的怪诞心理中。而差生有一个不得不遵循的一个定律,就是要会挑重点去做,才能保证自己达到平庸的水平。很妙吧!这样看来是不是走差生路线才是将传统教育最大收益化呢?是的,至少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但当差生有一个不得不独自承受的地方,就是来自那些好学生的“高智商”鄙视。我自己也曾经这样鄙视过我身边的所谓差生的同学,是的,我也曾是这样一只井底之蛙。其实鄙视差生的目的莫非就是想增加自己的优越感,在这里,我奉劝各位差生不要太过介怀,因为这些好学生很可怜的,他们也就只有在这方面这个时候去自视过高了,除此之外,他们什么可以拿出来见人的了。你们就当做做慈善吧!不过自己当了差生以后,这种鄙视还是会让人TMD难受的,一方面是被人鄙视而难受,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曾经鄙视别人的愚蠢而难受。
有意识地输,不是真的输了,只不过是在面对某种评判标准的时候选择不重视,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你也会做不好;而无意识地赢,在我看来,其实是另一种的输,因为将所有时间精力都投放在一种安全保守的模式,为求平稳度过,说白了,就是混日子,不追求突破,这样的人,能不输得彻底吗?
写下这篇是为了告别并嘲讽以前当了十几年好学生的我,并迎接现在差生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