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的悲苦

作者: 情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5:25 被阅读0次
    薛宝钗

    有一种茶叫"千红一窟(哭)",有一种酒叫"万艳同杯(悲)",《红楼梦》中的千红万艳,其悲其苦,细细想来,各各不同,触目惊心,可歌可泣。金陵十二钗中与黛玉并排第一的宝钗,不仅才情、容貌可与黛玉并肩,其悲剧命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虽有幸生在富贵之家,然而父亲早逝,哥哥薛蟠又是个俗烂不堪的"呆霸王",不停地惹是生非,甚至惹出人命官司。想必宝钗难免要陪着母亲日夜悬心,关键时刻还得求亲告友地帮忙擦屁股。她娘俩对这个哥哥除了无奈恐怕还是无奈,不知不觉她大概就成了全家的指望。

    她生得国色天香,犹如一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她博学多才、安分随时、行为豁达、温柔敦厚,是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贵族女子。可这样的才情、修养、品格背后,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忍耐,谁又知道?!

    她志存高远,进京选秀,希望晋升至更高的社会阶层,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落选。她也颓丧过、迷茫过,甚至失态过。书中第三十回,宝玉仅仅说了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一听,不由地大怒,冷笑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请注意,这里用的是感叹号,看来这句话语气很重。乍看,还以为宝钗恼的是宝玉说她胖;细想,才知"杨妃"二字正好戳中了她的痛点,因为这恰恰是她不得实现的理想。早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宝钗便对宝玉说:"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元春才是她的人生标杆,可惜,她已没了机会。选秀落败,毫无疑问是她人生中一杯难以吞咽的苦水。

    也许是在元春的指点下,她只好退而求其次,并且慢慢调整自己的内心。元妃的端午节赏礼中,宝钗和宝玉的一样。这么明显的暗示,谁都知道其中的含义,但毕竟元妃没有明确指婚,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便可借机保留自己的态度,她未否定,但也未肯定。此举倒是坚定了宝钗新的发展方向,但前路障碍重重,她也是知道的。

    于是她有意识地寻找机会讨好贾母,除了言语上的,更有行动上的。只是,最终有得到贾母的认可么?

    第三十五回,大家一起来看望被打后的宝玉,宝钗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却并没有立马回赞宝钗,而是说了一通关于凤丫头的话,最后才应景说了一句:"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句话,大有深意,四个女孩中,最大的可就是元春哦,她可是宝钗的偶像呢!这到底是夸赞还是贬损呢!贾母是不是太狡猾了点!宝钗是不是又一次被戳中了痛点?!

    宝钗仍然一往无前,继续为实现"金玉良缘"而努力。与其说她善于寻找机会,倒不如说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第三十七回,史湘云一时头脑发热自罚要做一回海棠诗社的东道主,宝钗很知道湘云的生存处境,于是决定背后支持她螃蟹宴请贾府上下人等。曹公借刘姥姥之口给这次螃蟹宴算了个账,大约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湘云寄篱叔叔家,经济无法自主,不大可能请得起这么阔绰的豪华大宴,隐藏的东家是谁,大家应该一猜便知,何况贾母这个人精呢!

    宝钗大概还没来得及巩固进步成果,第四十回又遭打击,这次是直接的批评。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及至宝钗的住所蘅芜苑,始料不及地给了一个大大的否定,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得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实际说的话远不止这些,好一通长文,此处只引用了我认为最厉害的几句。看来,宝钗真的不太符合她老人家的口味呢!

    在封建家长制度下,婚姻的决定权在家长,所以宝钗花了很大力气在贾母这里。可真正更大的障碍却是宝玉和黛玉间已经浑然天成的爱恋。真情比金坚,宝钗也许不懂,也许觉得这并不重要,所以她义无反顾、一厢情愿地当起了第三者,走上不归路。

    她也并没小觑黛玉,也不惜大费周章趁机调和关系。第四十二回,刘姥姥走后,宝钗便叫住黛玉,一同来至蘅芜苑。宝钗便提起昨天行酒令之事,黛玉才想起失于捡点竟然说了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黛玉连忙告饶,求她保密。宝钗不但不拿大,反而推心置腹地说自己小时候也淘气,也偷看过这些书,后来在大人的打骂和教育下,才渐渐丢开。又说到男人们该读书明理、辅国治民,女子只该做些针线活,若读书千万别看杂书,移了性情便无可救药。一席话说得黛玉暗服,这席话基本卸去了黛玉对宝钗的防备之心,从第四十五回黛玉的那番话即可看出:"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说这段话前,宝钗是来关心黛玉的病的,话后,她们又一起说了一些体己话,宝钗还答应送燕窝给黛玉,当天晚上就派了个婆子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原来是这么个好姐姐,黛玉真有点恨自己有眼无珠呢!

    对于宝玉,她也是知道的,他不喜欢读正经书,厌恶仕途经济,她要慢慢教导他。第一次劝谏他,他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把宝钗讪得脸通红,这是在第三十二回中,曹公借袭人和湘云的对话写出来的。后来宝钗每每借机讽刺宝玉"无事忙",宝玉要么听而不闻,要么叉开话题。宝玉才是一块更为顽固的石头,也是决定她今后是否幸福的最关键之人。

    一路走来,宝钗不愧是大观园中最勇敢最坚强的斗士。有时想想,黛玉都比她幸运,她想得到的,黛玉都不费吹灰之力,比如贾母的欣赏和疼爱、宝玉的亲近和爱情。看到后来,觉得悲哀,又有些滑稽,滑稽的是她费了那么多心思讨好贾母、笼络黛玉,却想不到贾府被抄,贾母逝世,黛玉也不久香消玉殒,貌似她可以毫无阻拦地嫁给宝玉。

    最后,她确实嫁给了宝玉,日日举案齐眉,却无夫妻之实。红楼十四支曲中的《终身误》唱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支曲从宝玉的角度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也唱出了他们三个人的悲哀与苦楚。最苦的还在后面,宝玉勘破世情,悬崖撒手,大约又回到天界当他的神瑛侍者,留下宝钗孤独一世,何等悲苦与凄凉!正应了宝钗的那句判词:金簪雪里埋。不久抑郁而亡,怎一声叹息了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宝钗的悲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v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