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作者: 引自_疏影暗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7:18 被阅读15次

    儿时的年味

    不知不觉时间的脚步已踏入腊月的门槛人,越长大越思忆过往的人情世故。然而,儿时的年味就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扉,流入心底,又似一杯醇香的美酒让人回味悠长。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母亲边给我煮腊八粥边给我们讲:“过一个腊八长(chang)一咯卜卜”意思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年的倒计时是我们小孩子掰着手指迫不及待的数来的。

    记得很清晰,在腊月的期间人们都开始筹备过年的一切事物。墙上的画、日历被我抢先撕下,父亲把墙粉刷的白白的。我也帮助父亲打扫院子、劈柴火、燎猪头猪脚。父亲还要拉四五袋小麦还有几十斤栗子装在马车上到离乡附件的面粉加工厂加工成面粉。农村嘛都是自家种的庄稼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吃着安全还又省钱。

    母亲是最最忙最最辛苦的,用雪白的面粉做各式各样好吃的茶食。首先和(huo)很多面粉做各种面点的准备工作——兑碱、兑小苏打、加糖、还有植物油,母亲说:“再加上鸡蛋和蜂蜜那味道就别提了。”这些工作差不多搞了一上午,面都和好了,也等着醒好了一切就绪。母亲先蒸了两锅馒头,满屋子的水蒸汽几乎圣伸手不见五指,凑得近近的看热腾腾的白馒头像开了花似的出笼了,闻到清香的清蒸味。母亲叫我和姐姐帮忙搓麻花、盘馓子、捏油糕、擀油饼,当然这些动作都是母亲一直教我们学会的,盘搓出来的麻花馓子也丑。一家人忙忙碌碌一切都按统筹计划进行着…

    炸油锅也是很有讲究的,母亲说炸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要乱说话外人也最好不要进来,要不锅里滚烫的油会溢出来而且油烟又大。炸麻花、炸油饼、馓子、油糕依次进行。我看见母亲事先把炸熟的油糕和油饼拿碗摆放在外面的窗台上说是有讲究的。我就是咯烧火“丫头”

    喽!母亲还再三嘱咐我要掌握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太小。就这样色香味俱全的油炸食品出炉了,弄的满院飘香。虽然各家做的样式基本差不多但成色味道大小却略有不同,当然这和制作的手艺和所放的佐料也有关系

    母亲还要洗那么多的被套、护里、衣服、床单,我还是烧火“丫头”这次还要负责晾干的事。看看现在用洗衣机洗还那么还挺累人的想想母亲那会儿为了我们有多劳累啊。

    擦玻璃这个艰巨的任务不用说也是我和姐姐的,里里外外也得两天才能干完,必须擦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母亲说这样屋里阳光满满在屋里就可以嗮太阳暖暖的。

    那时候家里的春联都是父亲写的,父亲把买回来的红纸用一根长长的缝纫线每两大张红纸折叠起来裁成一幅一幅的并把每一副每一副的再折叠。父亲说如果写七个字的对联就折四折,如果写九个字就叠五折就好了,如此一来写字时就有参照的格子了。此时的我感觉就像咯书童一样伺候父亲的笔墨,帮助压对联的最上角好铺展红纸,把写好的一幅幅对联轻轻的摆放在地上桌子上炕上满屋子红红的对联,父亲快写完了自己也要写两下下,哈哈!父亲就另外给我弄张纸要我写,简直是胡写乱画把毛笔杆子抓的全是黑黑的手指抓在鼻子上鼻子也黑了父亲看着我直笑我也傻傻的在那笑。

    年的倒计时仅剩下八九咯小时了,家家都要到自家的坟上给祖先们烧纸钱,早饭后,父亲是老大便领着他的兄弟们大家都各自拿着麻纸、冥币、香表、鞭炮,还端着过去那会儿木制作的长条盘,油漆油的深红色的。里面装的祭祖的好吃的:油饼、油糕、馒头、熟肉、茶水。到了坟地,先都由“老”到“小”挨着进行,都跪下在地上画个圆圈把纸钱放好,嘴上都念念有词:“祖先们过年了给您们烧点纸钱在那边好好过年,也保佑我们的子孙平安健康”的话语。当然是按长辈称呼说的嘛。烧完纸钱大家都恭恭敬敬磕上三个头起来放鞭炮,意味着祖先们也开始过年了。

    回来还要打扫卫生,扫院子、意味着除去邪恶或不好的东西在新的一年里,啥都干干净净、顺顺当当。庭院的卫生都搞好啦,一家人都要打理个人卫生,洗澡,理发,小时候都是父亲给我理头发,那时候用的还是手工推子或者是销发器就是按上刀片的那种理发工具。父亲说有钱没钱剃咯光头过年,哈哈!这句话犹如昨天在我耳畔响起。

    特别是我和姐姐高兴的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服和母亲一针一线亲手为我们缝制的家做鞋,穿在脚上特别舒服,暖和还省钱,唯有母亲还是穿着旧衣服不停地忙忙这干干那,说是穿上新衣服会弄脏的。明天去拜年再穿吧。

    哦,那个年代大人小孩穿新衣服唯有过年时才显得比较正式像是奢侈品似的。毕竟不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过年还是平时,只要自己喜欢的款式随时都可以买来穿。很快到了除夕之夜,年的序幕已经拉开,过年的主题曲——吃年夜饭,也许各地地区稍有不同,而我们家到现在都是吃米饭炖鱼加几样可口的凉拌蔬菜。这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嘛!这很好。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简单的年夜饭,却享受着幸福般的快乐,别提有多好啦。

    吃罢年夜饭,马上进入人们常说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模式了,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自家种的葵花籽、水果,还有买来的花生米。父亲高高兴兴地摸着我的脑袋说“吃啥呀!”我说吃的人肚子撑的。父亲哈哈的笑。母亲唯有这时才难得闲下来和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坐下享受这份快乐。看春晚,看电视剧,还有那时候颇受人们喜爱的《济公》、《西游记》成了人们饭后的闲聊话题。十二点的钟声敲打着我的无眠。“年”到了,人们赶紧点燃堆在院子中央早已准备好的麦草,这是“接财神”仪式,老早老早的人留下的传统仪式,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万事兴旺。各家的烟花爆竹声声响起,辞旧迎新好一番热闹的情景,整个村庄弥漫着烟花火药的味道,把年夜村托的异常热闹。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的很快。天刚麻麻亮,便开始了拜年的节奏,这个就是像我们那会儿的娃娃们更高兴喽!有红包挣啦。先是父母去爷爷奶奶家;当然还有我们那六位叔父们带着叔婶们。爷爷奶奶正式的坐在正堂长辈们都双膝跪下拜年磕头。等大人们都拜完了就轮到我和姐姐还有其他叔父的孩子,高兴的跪下:“爷爷奶奶过年好!”三个响头磕的速度还蛮快的。是想急着拿毛钱吧!哈哈!爷爷奶奶总是笑呵呵的,还一边掏着衣兜说:“毛毛钱,毛毛钱。”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抢着。那时候压岁钱也不多,毛毛钱分分币拿着都特别高兴啦。给爷爷奶奶拜完,还要挨个儿给叔婶们拜年。这样一整个上午。回到家和姐姐偷偷清点各自的收获,数数多少毛钱多少颗糖块儿红枣之类的。

    孩子们一会儿都不闲着,一群小孩儿放鞭炮,玩摔炮一个一个的点着放,我记得还把鞭炮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桶里放,声音闷闷,炮烟装满了塑料桶。到晚上和父亲一起挂灯笼了,点灯笼就是这样过年七天乐而乐此不疲。对于娃娃们来说,那是一年天天乐,傻傻的,天真的很。那是我们成长的欢声笑语。

    现在,父母也先后离我们而去,曾经每逢过年跟着父母忙忙碌碌学会了很多上学时在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为我今后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画面历历在目,儿时的岁月我是快乐的。

    我也成了孩子父亲的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过年的方式也在改变,而年的味道也不像从前了,那个年代虽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捉迷藏、撞拐拐、贴春联、点灯笼、放鞭炮都是很有趣很开心的事情,足以让我们这一代为人父,为父母的人回味悠长,也随着政策的改变,搞环保不让人燃放花炮,拜年仅仅是微信问候,压岁钱只是微信红包支付,马云的集五福好不容易集齐了才领壹块捌毛肆分钱,哈哈!春晚的小品也没有那个年代的好看,电视剧也没有那时候演的剧情有意义。因此身边的很多人说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人情味也不像从前那么浓了,即使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吃着山珍海味还都抱着手机刷流量,自然也就失去了儿时那个团团圆圆的一桌子粗茶淡饭的欢声笑语;相互关心问候拉家常的氛围了。反而多的是聚在一起那个你攀我比的各自心思,这样团聚的心态真是让人感觉好不舒服,这样的年味也许让人感到一些压抑。

    儿时的年味我就说这么多了,我衷心的祝福在我生命遇到的每一位人:愿幸福伴你左右快乐与您同行!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m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