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一则题为『神童竟是生活低能儿』的消息在各大网站传播。神童魏永康2岁识千字,8岁上中学,17岁考进中科院硕博连读,但硕士学位还没拿到就被劝退了。原因是母亲一路陪读,除了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给儿子洗衣、端饭、洗澡、洗脸、挤牙膏,甚至高中还喂饭,这导致魏永康脱离母亲后完全无法自主学习和生活。
几年前,同办公室借调来的一位新入职大学生,面对松开的鞋带却束手无策,问及为何工作了怎么连鞋带都不会系,他说从来没学过系鞋带,都是父亲给系。我问他,工作后远离家乡,父母不在身边怎么办?他幸福地说父母正在四处看房,要搬到这个城市照顾自己……我瞬间无语。
看完上面两位的故事,不知大家作何感想?请再看下面两则消息:
2016年3月28日,中华网发布一篇社会新闻,题目是『女孩从3岁起照顾患病父亲22年』。
2018年3月26日,网络上有则新闻,讲述了保山5岁男孩照顾重病父亲,踮着脚尖为爸爸洗脸的故事……
看看两位接受过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成年人,再看看两位乳臭未干的学龄前孩童,我们暂且不说三五岁娃娃过早背负了与其年龄不符的生活重担,只论他们在生活能力上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大学生赶不上个小娃娃,相信大家都会齐刷刷把矛头指向其父母。
问题暴露在孩子身上,而背后的推手却是父母。
世间几乎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不同的孩子身上所呈现的父母之爱的色彩却不同。
面对呱呱坠地的孩子这张洁白的纸,不同的父母会涂抹不同的颜色,绘制不同的图案,他们的孩子就会长成不同的样子,呈现不同的状态。
爱与爱不同。怎样的爱才算是孩子需要的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爱,需要有爱的艺术,也需要掌握爱的分寸。正所谓世间万般皆是分寸的哲学。父母对子女的爱,更需要在这块哲学领地上讲究讲究,切记过犹不及!
有人说,父母为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有人说,父母与孩子应该是包容与被包容关系。但无论怎样,抱持也好、包容也罢,它们都不等于包办。
当爱子(女)心切的父母沉浸在自己爱的付出中不可自拔,无限量为孩子献着殷勤包办着一切,顶在头上怕晒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殊不知正是这些超负荷的爱,在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无能的深渊。正如老话所说:能干的爹娘没用的娃。
一切包办、代替都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适度放手,才是育子路上助力成长的正确『姿势』。
我一度也曾是个对孩子不忍心放手也放不开手的妈妈。记得孩子5岁那年学游泳,泳馆规定家长不得陪同孩子入内,存放物品、洗澡洗头都须孩子独立完成。这可急坏了我这个"能干"的妈咪。要知道,孩子在家,可都是我给洗澡、擦干、换衣服,一条龙服务,超星级。到了游泳馆全得自己来,怎么能行?!
最初的两天,看着小小的人儿提着衣物以一种不安的眼神和我告别,独自走进泳馆,我心里的焦灼真是无以言表。焦灼也没辙,只有望穿秋水,只有一分一秒地等。
没料到,第一天孩子出来后,竟兴冲冲地说自己不光洗了澡,还学会了洗头,把头发上的沫沫冲得干干净净。孩子一边说,一边侧着头,让我闻闻是不是很香。看着满是自豪的孩子,加之扑鼻而来的一股清雅的香气,我竟瞬间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若不是孩子学游泳,我还不知道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成长有多快,我还不知道是自己的『包办』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嘘——我差点把孩子养成温室的花朵。
此后,我便『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整理自己的衣物、书包,检查作业、择葱剥蒜等不少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给她放开的空间便更多,她也成长了更多。去年中考后去新加坡旅行时,我便彻底成了她的跟班,成为受照顾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与子女,就像拉力与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若想让孩子尽早拥有闯天涯的能力,请弱点吧,请移开苦撑在孩子头顶的大伞吧,让他去栉风沐雨,开出更加绚烂的生命之花。
你看,你看,阳光中的向日葵
网友评论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