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散文与随笔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在“假诗”飞扬跋扈的时代,“盛唐公子”唐国明的“鹅毛诗”还在

在“假诗”飞扬跋扈的时代,“盛唐公子”唐国明的“鹅毛诗”还在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6:14 被阅读3次

    在“假诗”飞扬跋扈的时代,“盛唐公子”唐国明的“鹅毛诗”还在

    (本文作者唐国明近照)

    ……

    由于写不出理想的“真诗”,我感到空无,与活着的无意义,那时“死亡”的意识时刻冲击着我,所以1992年还是一个高二学生不想写“假诗”的我放弃了写诗。并且,当自己读到一些发表在刊物上的诗歌时,我惊讶这就是诗吗?这也能发表出来吗?我开始质疑自己,从而开始质疑起那些刊物上的“诗歌”,并且厌恶那些“假诗”,发誓不再写诗,做一个诗人。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凡沾上“诗”的东西就觉得沾上“屎”一样。

    直到2008年的某一天,通过媒介结识了一个16岁的女孩,一进入她的世界,我当时感觉到她就是诗骨词肌。我们每个星期只能说一次话,每次在媒介上给她留言。等待她的回话,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她喜欢写一些那个年龄灵气横溢带有诗味的散文。她有一天跟我说,她有一个遗憾,她还从来没有读到过自己想读的诗,她读到一些书上的、发表出来的,她很怀疑那是不是诗。她的那番话,几乎说出了我的痛感。从1992年起到2008年,我几乎没写过诗了,只偶尔保留了1994年写的自己还认为是诗的诗,有点徐志摩《再别康桥》味道的《别离的管箫》。我当时不敢把这诗发给她看,而是另外写了一首。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阅读,确认后之后,才发给了她。她在媒介上回复我说,她读到真正的诗了。于是后来每有“诗感”就试着写一首发给她。即使她喜欢,我并不认为我写了好诗,写出了自己理想的诗,其时,我仍遨游在写长篇小说的激情里,沉醉在贝多芬、莫扎特……一批人的古典音乐里。

    直到2009年4月10日到4月15日一个星期里,一抓着笔,往纸上写字,就是一首首诗歌,第一天我写了16首,第二天写了30多首,几乎每天写20多首以上。写好以后,我几乎放了一个月,才用电脑打出来,发给她,后来越看那些诗越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作家,是一个诗人了。于是放到2010年9月份后,我开始感到我可以将这些投稿了。于是2010年12月在《星星》诗刊上第一次发表了我写的这些诗作中的三首。我沉醉在第一次发表了自己写出的理想“真诗”中而快乐不已。

    2010年9月,女孩来到长沙念大学,她已经18岁,我们见了面,从灵魂与容貌上、才华上,我们都有想在一起的冲动;但从物质与现实上,我们只能望而却步。她当时跟我说,我如果想娶她,我必须得挣很多钱。我当时只是很没底气的说,当她大学毕业时,我应该成名了。没想到,到2013年6月我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第一次全文在浙江《浮玉》杂志刊载,引起媒体关注,数不清的网络报刊、媒体、电视媒体纷纷传播着我隐居麓山10多年,只为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事。同时我的清贫也几乎被众人所知,文化圈里的还有人把我当作一个段子流传,说我在麓山里打了个茅棚,饿了就喝点山泉水充饥,然后执笔写作。

    女孩在2013年秋已经大四,2014年夏天就要毕业。她与我上了一期节目。因这期节目挂到网上,我在自己的微博上转播时,其题目在她看来有利用她炒作我自己的味道。另外,她觉得我的清贫处境几乎影响到她什么,所以从此两人在观念上产生了分歧,而断了联系。我也归于宁静,继续着从2009年4月后开始的诗歌写作,将2009年4月那一星期写的诗歌不断修正,直到只剩自己认为是“真诗”的100多首。

    到2015年情人节前,《诗刊》第二次发出我的诗作《雪白的鹅毛雪白的墙》。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我开始在媒介上以“鹅毛体”的名义贴出自己的“鹅毛诗”。在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就报道了我的“鹅毛体”诗歌走红新媒体的事。当晚深夜凌晨1点左右,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来电话告诉我,这篇报道被当时在西安视察的中央领导人看到了,吃饭时不断跟随行的大员提到我的“鹅毛诗”与我“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事,他说他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告知我所在地的省领导层,会不会给我带来好运气。我们结束通话后,我只觉得空茫,又觉得这事真实又不真实。说给朋友听,他们又会当做段子流传。虽然我的“鹅毛诗”在网上传播持续着它的热度,但无人来投资出版投入市场,一有人追问我,怎么我的诗怎么没人出版时,我只能感叹道:在“假诗”飞扬跋扈的时代,唐国明的“鹅毛诗”还在。

    此文写于2017年7月13写于岳麓山下

    附:

    《雪白的鹅毛雪白的墙》

    唐国明

    你是我今夜的粮食

    你是我今夜月白色的碗

    今夜我离不开你

    我离不开我的村庄

    我在村庄里担柴取水

    我在村庄里喂马放羊

    我在村庄里耕种田地

    我为我的村庄挥汗如雨

    我要生一群太阳的儿子

    我要养一群月亮的女儿

    我还要砌一面雪白的书墙

    我要做村庄里的老实农民

    我要把村庄打扮得如同

    我的月光新娘

    假如一天我累倒了

    不要把我的名字刻在雪白的墙上

    要把我雪白的鹅毛体

    用雪白的鹅毛埋葬

    用雪白的鹅毛埋葬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式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本文作者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男,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我是站神》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假诗”飞扬跋扈的时代,“盛唐公子”唐国明的“鹅毛诗”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b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