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张嘴,管着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吃,一个是说话。
在我看来,这就是人生的进出关口,管着进项,有东西吃,保你生存需求,控着出项,能够交流,满足你的精神需求。
也正是因为嘴的重要性,一旦做不好就会引来祸患。管不了吃东西,比如乱吃东西要拉肚子,吃多了要肥胖,吃少了会营养不良,这些都会直接反应在身体上。
但要是说不好话,对人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些。
1
杨百顺在家里排名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杨百业和杨百利,杨家是十里八乡卖豆腐的,但他从小就不喜欢卖豆腐,不喜欢不是因为做的多了厌烦,而是讨厌他爸老杨。
他爸老杨喜欢和赶车的老马说话,认为老马有主意,别人说不清楚的事情他都能码放的很整齐,一件是一件,是一个可以看很远的人。
当县里开了免费学堂之后,老马扯闲篇的时候说上学好,上学回来买豆腐就不是普通的卖豆腐了,老杨就当真了。但是思前想后,家里只能去一个,其他的要在家做豆腐,老杨拿不定主意。老马很烦老杨,为了打发老杨就随口说了句“聪明的去学了还会再回来磨豆腐吗?”,就让杨百顺落选了。
有些人平时跟你没有任何交集,但他随口的一句话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一生。恰恰,这一句话就改变了杨百顺的人生轨迹。
被迫去卖豆腐的杨百顺心里十分的别扭,偶然知晓真相后,他恨透了老马,恨透了老杨,也恨透了几个兄弟,他离家出走了。
无处收留,只好沿路漂泊,路上遇到个能说上话的便跟了去谋个营生,干过了杀猪、染坊、竹匠、挑水、种菜,却找不到一个长留居所。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逐渐看清,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所以,话不能乱说。
2
人天生一张嘴,不说话是不行的,但是和谁说,说多少却值得好好考量。
很多家庭长期生活加上血缘关系,但是却说不到一块,老杨对待杨百顺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动不动就打骂的交流方式让父子与兄弟间势同水火;反倒是那些交集不多的闲人,有时聊起来却相逢恨晚。
剃头的老裴是杨百顺第一个想要投靠的人,原因就是当年有一天晚上为了躲避老杨的责骂与老裴偶遇,并带他吃了一碗胡辣汤,相聊甚欢。但老裴却不敢收他,因为他在他老婆面前说不上话,且一直被自己儿子给拿住了。
可老裴还是讲义气把他介绍给杀猪的老曾当徒弟,杀猪虽然不是杨百顺喜欢的,但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唯一的不好就是没有住的地方,因为老曾儿子不让。
意外的是,师徒两人竟聊得到一块去,师傅的烦恼也会和他讲,他也会将自己的烦恼倒给师傅听。老曾一直想续弦,但是两个儿子快到娶妻的年纪了,三个人究竟谁先谁后成了个难题。
杨百顺听多了觉得很烦躁,说了一句:“这就是两个小的不懂事,他们年纪小,晚个几年也没有什么关系,可你现在50岁了,现在不娶,等60岁再娶估计也没什么用处了。”
这一句话就解决了老曾几年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可见话说的多没有用,说到关键才是有用。
老曾一个星期之内就娶了个师娘回来。老曾两个儿子本想大闹一场,但是师娘一进门,开口就说,你们两个懂事,知道心疼你爹,现在我既然是后娘了,那么你们的婚姻事情我答应你们一定马上办,我家还有2个外甥女,年纪就刚刚好。
这一句话就平息了老曾多年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见懂得抓住对方的心理诉求才是说话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3
其实,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找的是人。
此话说的难是指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毫无保留的相互说话,也许以前有过,但是随着人的长大,经历的变迁,这个人可能也不再是那个人了。
由于师娘的到来,老曾渐渐和老婆说的多,与杨百顺说的少,这种疏远加上一直解决不了的住宿问题,令杨百顺很是不爽。想来,如今身边能够说话的人不见了,跑去和别人说了,那种心情不仅仅是落寞可以形容。
但可以说话的人变得不能说话了,最多只是自己不说了。但若是在不能说话的人面前说话了,带了的可就是无穷尽的烦恼。
杨百顺心里苦闷,喝酒之后,在他人面前说了师娘的坏话,好事者很快就将此事传到了老曾耳中,但内容已经变成了对老曾的咒骂。
就这样,杨百顺因为酒后说了心里话,被迫再次流浪了。
4
祸从口出,万般祸患皆由此生,人世间的关系纠纷,都是因为说话引起的。既然找不到可以放心说话的人,那就少说好了。
杨百顺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为了谋生,被迫跟着传教士走,并改名杨摩西。阴差阳错进了县城,并被县长看中,进了菜园种菜,成了政府编制职员。
此时,城里卖馒头的吴香香死了老公,带个小孩叫巧玲,其他几个秦家兄弟想要抢夺店铺,但是吴香香不是省油的灯,她看上了杨摩西,但是要他入赘结婚,并改姓吴,这样就能保住店铺。
杨百顺(为便于理解,统一写原名)此刻却有些犹豫,一方面,他身无分文,没有住所,再飘荡下去估计也没有人会看得上他;二来政府这碗饭并不稳当,县长随时都可能看他不爽会撤掉他,到那时就真的又回到以前了。
他找不到人可以说,可以问。他想起了他的师傅,传教士老詹。
老詹一句话就摆平了他苦思不得的问题:你想把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还是交给他人(县长)?
就这样,杨百顺结婚了。
5
结婚就意味着终于找到一个跟你同心的人,可以说话了?
不一定。
要知道夫妻两个没话说是常态,很多老夫老妻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头几年说的多,往后就愈发的少了,一方面可以说的内容少了,二来夫妻矛盾,大家有些话又不能讲的太清楚了。
杨百顺憋得慌,只好去找隔壁银匠店的老高说,听他帮忙码放一件件事情;和巧玲说,小孩子和他反倒是一条心,合得来。
吴香香一直趾高气昂,嫌他窝囊,不听他的想法,不顾及他唯一的爱好,不愿支持他的小心愿,但杨百顺知道当初自己是入赘,话被人拿住了,不愿多做辩解。他想完成师傅死前的梦想,搭个教堂,可是吴香香却非常恼火,并把他赶出去贩大葱。
6
有些人没话说,不是因为不想说,只是不想和你说。
有一次贩葱提前回家,却意外发现老婆和隔壁老高正在偷情,他们行完苟且之事还抱着一起说杨百顺是个废物。
站在门口的杨百顺感觉很懵,他很愤怒。愤怒不是因为他们偷情三四年了,自己却不知道;也不是因为想到自己每天白天都被赶出家去卖馒头,家里却红杏出墙;他愤怒的是,吴香香跟他没有话说,却和老高说的兴起,他愤怒的是她对说话时他大呼小叫,却对老高温婉细语。
直到老高从房间出来,矗在门口的杨百顺才转身去厨房拿刀,奸夫淫妇早已经落荒而逃,他转头就去乡下找老高的媳妇,要他们自己解决。
没成想回来的时候,才发现人家两个又跑回屋里并已经将全部家当卷走,倒是把孩子丢给他了。
7
出乎意料,杨百顺此刻却开始变得开心起来。
因为吴香香一直和他说不上话,呆着很憋屈,现在她走了,钱没了,但是最起码铺子还在这里,他完全可以再娶一个,更何况,最能和他说上话的巧玲还留在身边了。
这样的算盘,显然是他一厢情愿。
秦家人(巧玲他爷爷)和老高的媳妇天天跑过来催杨百顺,“人跑了得找啊!不然没个说法,我们还怎么呆下去”。邻居们也经常指指点点,社会的舆论压力陡然大增,杨百顺忽然明白,人管着自己说话还不行,你还得顾着其他人怎么说。
于是,他想假装出去找一找,呆个十天半个月就回来说没找到,也算有个交代。这个平时从来不打交道的老头子说的话,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外地呆了十几天,准备回来的最后一天,杨百顺凌晨在街上游荡,他回顾自己的这一生,跑过很多的地方,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但终究还是不能自己做主,见过很多的人,却最终发现现在能够说上话的竟然只是一个孩子。
回到住店处,发现巧玲被一同住店的老胡给拐卖了。他疯了一样四处寻找,找了半年,却再来找不回来。
就这样,他把最后一个可以一起说话的人也弄丢了。
8
这只是《一句顶一万句》故事的前半部分,已然足够精彩。此书写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孤独和寻找。作者刘震云也凭借此书获得茅盾文学奖,含金量极高,可谓实至名归。
狗带君读完之后,感慨良多。
人生一张嘴,说话很重要。话一旦成了沟通的唯一渠道,寻找和孤独便如影随形的产生了。世上的人遍地都是,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我们现在究竟还有几个朋友,几个人能够让你不计后果的说出所有心里话呢?
杨百顺一生都在寻找能够说得着的人,可他的一生却始终被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所改变着,说到底,说得多没有用,关键时刻,一句顶一万句才有用。
不巧的是,你我都只不过是另一个杨百顺,我们的人生也在被某些“一句话”不断改变着。
文章看完了,我也正在找能够说的着的人,给我你的关注,给我你的心吧!
网友评论
正如标题
有些人随口口说了几句话,然后改变了你的一生。
最后一次 他可以说 他俩都私奔了 心也不在我这了 我找回来又有什么用。说法就是 我和她已经彻底分开。但是我会在这里好好过日子 老人我会养老送终。孩子我会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