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慢读《资治通鉴》
【018】汉纪十-17 荀悦《三游论》

【018】汉纪十-17 荀悦《三游论》

作者: lovelife88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22:07 被阅读0次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说,式芮翻。行,下孟翻。〕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要,一遥翻。〕色取仁以合时好,〔好,呼到翻。〕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败,补迈翻。〕先王之所慎也。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四民,士、农、工、商也。〕奸民不生,王道乃成。

    荀悦论曰:世上有三游,是破坏道德的奸贼:一是游侠,二是游说, 三是游行。树立名气声望,作威作福,结交私人党羽,用来称强于世的,称为游侠;修饰辩辞,设置诡计诈谋,周游天下以操纵时势的,称为游说;和言悦色,以此迎合当世君主的喜好,结连党羽,扩大虚名以谋取权利,这样的人,称作游行。这三类人,都是产生祸乱的根源;他们伤害道德,败坏法度,迷惑民心,所以先王慎重对待。国家有士、农、工、商四种民众,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凡是不从事这种种职业的人,称为奸民。没有奸民,王道政治就实现了。

    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弛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誉,音余;下同。〕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度,徒洛翻。〕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趣,七喻翻。〕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好,呼到翻。〕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裹曰苞,藉曰苴。诗笺:以果实相遗者苞苴之。又曰:苞苴,裹鱼肉,或以苇,或以茅。左传注云:聘,执玉帛以相存问。〕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

    三游的形成,都出现在末世,周、秦两代的末世尤为严重。君上不明,臣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废弛;把社会舆论的褒贬作为尊荣或困辱的依据,不去核实这些舆论的真假;根据好恶来决定利害关系,不考虑是否属实;根据喜怒决定奖赏或惩罚,不去分析其中的道理。上下相互冒犯,万事全都混乱错误,因此,发表评论的人,看对方与自己交情的厚薄来决定怎样张口说话;负有推荐官员职责的人,估量对方和自己关系的亲疏而用笔写出推荐评语;善与恶的区分,错误地受众人评价的制约;功与罪的判定,也和国法的规定相矛盾。像这样的话,就不能遵循道义去谋求利益,也无法根据道义去避开祸害。所以君子违背礼义,小人触犯法律,奔走游说,越职侵权,破坏法度,追求浮华,摈弃实质,争着追求一时之利。轻视尊奉父兄的大义,而重视对待宾客的礼节,减少骨肉之间的亲恩,而加重朋友之间的情谊,忘记了自己修养的原则,而追求众人的赞誉,损伤衣食来源的农桑本业,用来满足盛宴豪饮的欲望,馈赠礼物的人挤满了门庭,探访问候的人在道路上随处可见,私人交往的书信比官府公文繁忙,处理的私事此官府公事还多,于是,流俗形成,而正道却衰败了。

    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要,一遥翻。〕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覆,敷又翻。〕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行,下孟翻。〕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幸,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请,求也。谒,告也。〕货赂无所用,息华文,去浮辞,〔去,羌吕翻。〕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

    所以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治理国家,整顿百姓,严明有关制度; 善与恶的区分主要取决于是立功还是犯罪,而不受舆论毁誉的扰乱,听其言还得责求行事,举出名还要指出实。所以,名不副实的称之为虚,表里不一的称之为伪,毁誉不符合实际的称之为诬,议论事情丧失原则的称之为罔。虚伪的行为不许出现,诬罔的言论不得流行,有罪恶的人不能侥幸逃避惩罚,没有罪恶过失的人不必担忧恐惧,私人请托处处碰壁,贿赂无人接受,抛弃浮华虚文,淘汰虚言巧语,禁止强词夺理,杜绝不正当的智谋,斥退百家之学的纷乱,统一于圣人的最高道术,用仁爱恩惠来教育百姓,再用礼乐制度加以修饰,就会风俗稳定而达到天下大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8】汉纪十-17 荀悦《三游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lc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