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秋水2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秋水2

作者: 开心碧玺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10:18 被阅读0次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duō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品悟:北海若说:“我的海确实已经很广阔了,但在天地间,我也就像大山之上的小石、小草一样。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大湖里的小岛吗?中原大地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粮仓之中的一粒米吗?至于人呢,不就像马身上的毛吗?万物都是这样的渺小!所以你看这些人争夺的东西,‘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他们为此倾尽心力争夺的这个江山,不也就这么一点点大的地方吗?”

        所以啊,人生在天地宇宙之间,不过是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云“渺沧海之一粟”。

        当河伯再问到海神,该怎样来看这个世界,站在一个什么高度,怎样看待大小的问题时,北海若又讲了一番“大小之辩”的道理。

        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分辨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人所知远远不如所不知,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索无穷无尽的境域,内心必然会迷乱而不能有所得。我们怎么可以判定毫毛的末端就是最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可以把天地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人的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影响,所以那些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时从不局限于一角一隅。

相关文章

  • 庄子——秋水(2)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谓蚿曰:“吾以一 足趻踔而不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

  • 水润读书笔札 l 庄子 外篇 秋水 (一)

    《庄子·秋水》篇,庄子外篇的第️十篇,是继《逍遥游》与《齐物论》》之后,又一篇表达庄子主要哲理的精彩篇章。 在秋水...

  • 庄子—外篇—秋水—2

    2.河神说:“我懂了。那么,我把天地看做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限量是...

  • 濠梁观鱼

    听庄子讲故事 《庄子外篇·秋水》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 做人不要拧巴

    《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篇讲述这样一则小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著名的“濠梁之辩”中,获胜方竟不是庄子

    《庄子·秋水》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讲的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因为水中的鱼儿辩论的故事,又称“...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选自《庄子 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

  • 《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只怪自己组织还不学习

  • 庄子秋水

    季羡林 人生

  • 庄子 秋水

    《庄子 秋水》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弦歌不辍,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和信念:文化传承与人文教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秋水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v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