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399937/9e5ee37b47345f22.jpg)
一年一度的中秋月光,又照在了华夏大地。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念起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描绘过的月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944年前的中秋夜,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他希望远在他方的弟弟,一切安好,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一生坎坷,频遭贬谪,历经八州,几度秋凉。但他进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总是从容淡定,荣辱不惊。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仍保持着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
苏轼心系黎民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乃英雄豪气贯长虹。
苏轼在密州,开仓赈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筑堤引水,为西湖新添“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美景。
可以说,苏轼被贬到每一个地方,都能尽己所力,为那里的百姓谋求利益,真正尽到了一个朝庭命官的职责。正如苏轼自己所言:“心安之处是我家”。
多舛的命运和起伏的人生,并没折断苏轼高飞的翅膀,也没有让他的人格有丝毫的磨损,反倒使他越经历苦难,意志越坚,拥有的始终是一份超然豁达的美好心境。
无疑,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他好交友、好美食,创造了许多饮食精品。他还好品茗,亦雅好行走山川美景,欣赏自然风光。
又是中秋月圆时,先哲东坡你可知晓,今逢盛世,人间已换了模样。虽说天上挂着的是同一个月亮,可她绽放的却是不一样的月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