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是个成语,原本叫作“清风两袖”。
语出明代于谦《入京》诗。
意思是为官清廉,两个衣袖里除了清风之外一无所有。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忠臣和诗人。
他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
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破格提升他为河南、山西巡抚。
尽管身居高官,他过的生活非常俭朴,吃住都十分简单,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清官。
明宣宗去世以后,九岁的太子继位,史称明英宗。因皇帝年幼,宦官王振专权。
他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为“翁父”。
于谦看不惯他专擅朝政,从不逢迎他。为此,王振对于谦非常忌恨。
当时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都要贿赂朝中权贵,否则寸步难行。
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产孝敬权贵。
于谦不这样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回到家里,于谦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七绝诗。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大意是:
手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因官员强行派征、搜括,反而使人民因此遭殃。
回京时,我是什么也没带,只有灌满衣袖的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来道短说长。
图片来自网络于谦写诗毕,两袖一甩,昂首挺胸,踏上了进京之路。
于是,他的《入京》诗,也随之在民间百姓中流传开来。
"两袖清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过去用来形容做官廉洁,毫无贪赃枉法之事。
也可以用来形容潇洒飘逸、超脱凡俗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