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言语

作者: 余野于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5:36 被阅读5次


    关于《敦刻尔克》

    “回家”若作为愿望或期盼,大都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时间与空间,战争或苦难,新鲜与昂贵的吸引力……物理意义上的“家”在重重屏障之后,是信念的承载体。战争的恐惧中,这种信念与“生”紧紧联系,所以在挣扎中,我选择更艰难的求生,不去想放松沉没的舒服。群体的信念和竞争环境增强了力量,我在想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中游泳、划船、飞行,同时竭力维持着我还未面临此境地前一直坚守的东西,比如关心他人、比如爱护植物。绝望的时候人也偶尔会无聊,我会想,他们会不会也在这时候还固执于一些与我不同的、奇怪的事情,想些与回家无关的问题。

    然后轰鸣和涨潮拍醒战争恐惧中的白日梦。

    “我对世界很重要。”我不知道我在跟谁说,或许,是旁边的人在跟我说。

    后来,家里来的人救了我,我很感激,但只说了句“带我回家”,他们点头。回家的路上我很平静,没有问题可想,也失去了力气,好像一直抓着的稻草就在手边,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愧疚。

    回家了。

    不管这里还有没有我的家,我都回来了。带着创伤和愧疚,一点点遗憾的眷恋。孩子和老人们的笑容里没有战争。


    寻找归宿

    当然,生命的归宿都是一样。但是明知道有相同的归宿,我们还是在寻找对各自安全的方式去生存,因为时间的不紧不慢。这样的安全给了我们所谓的“安全感”、幸福感。但冒险家的“安全感”来自于冒险,生活家的来自于情趣,自然轨迹不同。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简单又快速的过程,一个决定、一个人、一件事便可以画好未来的轨迹。这些人往往也是简单的,不胡思乱想、不烦恼、不奢求,他没有那么多问题,所以没有负担,人生的大多时候都是幸福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大概是最喜欢这些人的,他们生得如此令人羡慕。

    但是对于一些人,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不清楚自己的安全感来自哪里时,恐慌便会让人四面楚歌,也许手中还正拽着一块木板,但自己怎么看,都只是看似安全。漂浮的生活方式被不安充斥,在不安中寻找阶段性的落脚处,直到找到赖以生存的地方。或是爱,或是金钱,或长久,或不会。总归是为了内心的安宁,它若有一天突然变化,也只好随它一起变。

    如此看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跳进时间的长河里,迷茫中已经一点点被淹没。这时才知道信仰的重要。不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东西便没有不确定。一切都是刻好的,永远不可磨灭的。疑问有了确定的答案,已经是最大的恩赐。

    生命归于尘土,但是生活,应该归于信仰吧,不紧不慢的时间无法左右的信仰。那便是回家了。

    (于野 写于 2018年4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的言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mq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