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千人同考!素攀孔子学院迎来年度最大规模YCT考试。孔子、国学再一次回到人们聚焦的视点。也不只是在海外,其实在国内,“国学”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这或许是因为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高考学生能力测评中,英语的比重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语文的比重在逐步上升。在此之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普遍持有一种观点:学好语文对于成人之后的职业选择并无太大影响。相较于理科能够很好锻炼逻辑思维、毕业后就业范围广的特征,文科一直不被看好,许多父母认为学好语文就是能好好说话,写好作文就是掌握足够的词汇,甚至有父母认为,男孩学不好语文是司空见惯,该焦虑的只是如何把数学、屋里、化学学好,拉回语文的分数。
然而现在,语文在中高考比重中的提升,让父母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写作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中,在一些辅导班里流传着“的作文者得天下”的笑谈,的确,与其他类型的试题相比,60分的作文影响甚大,但得分的难度也最大。题材、词汇、格式、文风,多种因素影响着作文的得分,也许不留意间就会失去或得到二三十分。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最容易得分的是内容深刻、文风精炼,言之有物而富于文采的作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很多父母会发现,身边的孩子,有些随手拈来、出口成章,有些却绞尽脑汁、无可奈何。为了孩子的前途,很多父母选择把塞子塞进辅导班,听老师反复讲解作文的技巧。可其实,语文从来不是像数学那样掌握了公式就能如鱼得水,像化学那样有固定的配方。相传司马相如曾经在梦中接过贤者的一支笔,从此醍醐灌顶、才华横溢,在现实里这是不可能的。语文需要积累,需要正确的途径。而国学,就是让语文插上翅膀、一路飞升的重要途径。 也许作文写的好的人 并不都是热爱国学的,然而在国学中浸润过的人,却几乎都能做到口吐莲花。
国学门类繁多,而我们普遍说到的国学,多是指诗词歌赋之类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若想要孩子写好作文,那么将阅读这类书籍当成习惯是个不错的主意。放眼世界,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辉煌的一笔,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代戏剧,是公认的世界文学高峰,我们熟知的李白杜甫、陶渊明贺知章,文采风流让不少外国人都折服倾倒,孔孟二圣的《论语》、《孟子》,更是译为英文,供天下人品悟。这些巨著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衰,必定是有独特的魅力。我们知道,古人所写的诗词歌赋,原本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文人墨客每有新词,总是着人抚琴弄箫、弹奏琵琶,以歌女柔婉的歌喉演绎,因此,古代诗文必须做到辞藻、音律的兼美,也就是我们说的朗朗上口。譬如柳永那首经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读来令人柔肠寸断,清丽柔媚的文风让人觉得每一字都是极美的。这正是因为,它的句式参差错落、韵脚恰当,它的用词极致精炼,将充沛的感情最大可能的压缩在每一字中。词句虽短,却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与自身经历无缝结合的二次创作震撼心灵。
(未完,明日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