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年11月7日,阴历十月十五,两个朋友前来东坡雪堂拜访苏轼,其中一个杨世昌是个道士,既会作画,又会鼓琴、吹箫,还会酿酒,曾经把酿蜜酒的配方告诉他。
苏轼与两人走在回临皋亭的路上,他们沿着黄泥坡路缓缓而行。时值傍晚,圆月当空,薄霜满地。
“今日乃月圆之夜,无酒无肉,岂不辜负了这明月?”
“我今天傍晚捕鱼,捕到几条鳜鱼,可以下酒。”
“那酒呢?”
“带我回去问问老妻,让她想想办法。”苏轼说。
三人且行且歌回到家中。闰之看到苏轼携朋友回来,忙出来迎接,给客人用自家种的茶叶沏上热气腾腾的茶水。
她知道在黄州这段时间苏轼心中的委屈、烦闷、恐惧和愤怒。苏轼之前的好多朋友都离他远去,所以一些最亲近的朋友前来拜访,就是苏轼最开心的时候了。
闰之知道他的苦楚,她心疼这个说话率直、内心脆弱的男人。她知道他唯在酒中才可以放开心怀直抒胸臆。她庆幸他可以借诗词来纾解烦闷。多少个夜晚,她看见他夜不成寐;多少个白天,她看见他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多少次看见他在月下凄然北望,多少次看见他落寞凄惶。他能做的就是陪伴他每个晨晨昏昏。
苏轼问:“难得今日月朗星稀,我想和朋友出去划船赏月,家里可有藏酒?”
闰之听了没有说话,悄悄地出去,一会儿回来,手里抱着一个大坛子说:“难得你们好友相聚,怎可无酒?这是自家酿的酒,你们拿去喝吧。”
苏轼一看大喜说:“还是老妻知我心。”
闰之将鱼拿到厨房炖上,又端出一些自家腌制的小菜,还不忘备上酒杯和碗筷,让他们带到船上食用。准备妥当将他们送出家门,并嘱咐苏轼夜行小心。
这才有了苏轼的《后赤壁赋》。可以看到,苏轼当时还是为贫困所累,甚至没有好酒好饭招待朋友。闰之会尽量为他供酒,让他可以和好友谈天说地,怡情悦性。闰之知道苏轼喝酒后才会更加恣意任性的释放自己,在诗词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他才会在一天的劳作中,从农民化为一位诗人。而此时的苏轼也并不自卑,他坦然地接受现实。苦难又给了他丰厚的馈赠,让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也成就了他的诗词。
王闰之不懂诗词,但是苏轼的诗中却总能看到她的影子。是她,让苏轼历经坎坷依然乐观旷达,依然保持真性情。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