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读|放开手去找人才
image我们放一些优秀的财务人员到后备干部总队锻炼,就是要把优秀的财务人员转成半业务半财务的干部,这就是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部队。将来一部分财务背景的干部去业务部门工作,一部分业务背景的干部到财务工作。交付、监管等各环节都要调整,我们准备挑选一部分人到采购掺沙子,进行岗位流动。但手中没人能做啥?华为公司到底有没有人可以做干部?我们大部分员工是大学的优秀分子,我们是不是开放了机制让这些人往前冲?我们选拔干部的方法有没有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直接选拔到干部?李奇微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只是一个美军陆军少校,到朝鲜的时候是联合国军总司令,人家从少校到联合国军总司令只花了几年时间。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怎样贯彻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制度,我认为我们还是很僵化。我认为不要老是看到研发和市场,还要看到整个公司的均衡建设,到处都需要优秀的干部去补充,不要因为有的市场打不下来,就不向其他的部门补充干部,要考虑公司各环节的均衡。(来源:任正非对后备干部总队的指导意见,2010)
其实,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出现外部问题,而是出现内部问题。
也就是常话说的:堡垒,往往更容易从内部攻破。
所以,队伍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
但如何去做?任正非在这里,提出了几个问题,非常值得玩味。
第一个,队伍要“掺沙子”。为什么,因为都知道,“雪崩”式的队伍调整,很容易带来颠覆性危险。所以,非必要的情况下,应该是采用渐进式的人员轮换,这样才能够保证前后延续,不出大问题。当然,如果是特殊情况,那只能是硬着头皮干了。
第二个,要广泛物色人才。其实,任正非在这里强调的是对财务人员的重用,比如,放到交付,放到融资,就是锻炼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后继人员。
第三个,要成立后备人才队伍。这点华为很“猛”,直接就是“后备干部总队“。这个东西,很多公司都不同形式地使用,但很多用着用着,就出问题了。为什么?,因为”后备干部”——也就是“储君”,非常容易“夭折”。这是史上证明的。因为身在“储君”,更容易被各方势力所介入,进而成为内部竞争棋盘里面的棋子,成为争夺岗位的混乱大战的牺牲品。不过,如果能够存活下来,那说明的确具备了掌握最高印章的BOSS,也是理所当然。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倒下去了,是一众同行者。这个也是没办法的。要使得公司能够在市场大潮中存活下来,就必须找到那个最猛的人,作为Leader,面人是不行的。
第四个,要放开手去选用新人。任正非对人力资源,经常批评的是,没有放开手选用新人。李奇微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只是一个美军陆军少校,到朝鲜的时候是联合国军总司令,人家从少校到联合国军总司令只花了几年时间。这个,几乎成为任正非的口头禅。这背后,其实是希望华为始终成为人力资源的“掐尖者”。
最后,千句万句,其实就一句:
找到猛人,干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