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听到洋葱数学的分享,非常开心,期待了好多天了,今天听完之后感觉收获特别大,还认真做了笔记。先来分享下本节课的干货,再来说下自己的收获。


金政国老师提到的师徒制:
1. 老师讲解清楚后,让师傅给徒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
2. 师傅给徒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之后,请徒弟用自己的话解释
3. 徒弟如果不会,请师傅通过举例、总结、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解释
4.师徒来回对话,直到师傅确认徒弟已经理解
5. 老师抽查全班所有徒弟,检查理解效果

关于师徒制,我的理解是:
刚开始听金老师提到师徒制,我以为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已。随着金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到师徒制跟分组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金老师说的师徒制,侧重让学生去教学生,先进带后进。老师讲的内容,可能用于比较书面化,一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理解。让小师傅用自己的语言去给其他学生讲解,用的语言会更加口头化,也更加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其他学生也会更加容易理解。
②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会感觉比较拘谨,放不开。跟同学在一起说的时候,更能放飞自我,思维也更加开阔。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认真交流的时候,可能会发挥出1+1>2的效果,通过听别人的理解,触类旁通,自己掌握的也会更加透彻。
③让师傅带徒弟,把整个班分成若干个小团体,这样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如果老师挨个检查或者抽查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让师傅带徒弟,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老师的检查环节,大大缩短,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交流。
总而言之,这个方法非常的棒。只不过,如何很好的应用在我的班级教学中来,切实的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还需要我多去琢磨,多去尝试。相信,这个师徒制一定会帮助我和我的学生们成长的更好。
关于如何应用,我简单想到了如下几点:
1、依照学生的座位情况、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等,挑出对应的小师傅。
2、明确小师傅的职责,以及这个如何运用,好处有哪些,都跟学生说一说,我们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很多时候要跟他们讲清楚。
3、刚开始实行,先让小师傅们跟我解释。让大家适应适应这个方法,一步一步的开展。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
4、开展几次之后,让师傅开始检查徒弟们的理解情况。有的学生如果不擅长说,也可以写在纸上,这些都是可以的。如果有比较优秀的理解,也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
5、及时的对一些同学进行表扬,比如:后进生,如果能完成,一定要及时表扬;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主动发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农村的孩子,数学基础薄弱,表达能力也不强,一步一步的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相信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用心去栽培,去呵护,每个孩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