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大家好,我叫丹妮,您也可以叫我丹妮姐姐,那么今天是由我来和大家做这个分享。我就是那个理科生,一年狂读200本,成功转成文学创作,且已有作品登报刊杂志的普通人。先说说我的故乡,小城阆中,阆中被称为四大古城之一,有着三面环水,四面环山的地势,也被杜甫称为“阆州城南天下稀”,那么阆呢,是阆中的专有字,和女娲的娲一样。
如果说到这里,您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读书”,那么我之前的话都可以归结为废话。
其实今天的读书话题我想以“废话”开始。为什么要说废话?
首先,人一天会说很多废话,无论男女,当然这里的废话不是说不好的话。有价值却听不进去的话也可以等同于“废话”,所以废话具有着共性,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老师苦头婆心地教导我们,也许话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我们不愿听,那就是废话,所以这里的废话并不一定有明确指代。
其次,文学大家也说废话。郁达夫的《闲书》里就说,他的《闲书》只供消遣,然其实,里面的日记体却有废话之嫌疑。茅盾的《子夜》也是一本写上海民主资本家的衰亡史,其实当时这本书我没能读下去,首先第一二章节,老太爷进城到去世,吴荪甫家办丧事那段儿就写得太过繁杂,所以我最后通过电影结束了那本书。沈从文《湘行散记》中,也多有废话,给人冗杂之感。
当然这些废话可以说是被公认了,也被认为情理之中。然而“说废话”也论出生,这里暂举两例。
其一,鲁迅,在《秋夜》里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不就是废话吗?反正初中老师这么说,还说到,“其实作家也是普通人,这句可能就是鲁迅自己写忘了”,其实一直以来我也认可这个说法,直到我看到后人为其的证明,引出了一个“陌生化语言”,当然这东西是西方人提出的,具体解释是“所谓陌生化,其中的一种就是把平常看到的事物加以陌生的描述,延长感知的时间,从而增加美的感觉。”多么高的评价,和古人的错别字放到而今成了“通假字”相似。当然,若您感兴趣,大可好好研究“陌生化语言”,我是好好的学习过一番,首先就运用到我的现代诗里,但是有些失败,北大的一位哥哥说“为异化性语言而异化,只会显得晦涩,而且缺了深度。”其实我把这点放到这里来说,也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要究其根本,不能留于表层。那么,如果对陌生化语言感兴趣的,可以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句子。
那其二呢,我要说的是一句是孔老夫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实,如果按教材的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那么谁不知道呢?不也有废话之嫌疑。然这里,在百家讲坛上给我们讲解《易经》的曾仕强教授就说,这不是废话,而是国人理解错误,那正确的理解是:我们为人处世,能让一个人知道的事,我们就让他知道,不能让他知道的,就别让他知道,这才是处世的智慧啊。其实这样的解释对我益处很大。
但无论如何,按照我最初提到的,今天讨论的废话,和价值无关,时代无关,和阅读者有关,那么如果您没有听说过后人的正名,无论正名是事后杜撰的,还是原来就有的,本来阅读就是二度创作,允许“杜撰”,但终其一言,它们就是“废话”。
好了,谈完了废话,现在开始今天的几大板块的讲解。
一、读什么?
有句俗语叫“外行看趣趣,内行才看门道。”
首先来说,趣趣是什么?我想趣趣和蛐蛐是一样的,逗乐的,也可以说是谈资,具体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也就是说知道“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就够了。
那么内行呢?不但包括内容,也包括描写,比喻等,您需要梳理出主线,一条或两条,写作顺序,也有倒序,顺序,插叙之分。我以前也推荐过胡亚敏的《叙事学》,它告诉我们怎样解剖小说,比如,非叙事性语言,隐含读者,叙述者,叙述视角,外部聚焦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精读的。这里特别想说一点,蒙太奇手法,这个手法我很佩服,它起源于电影,简单来说就是“剪接”之意,有一部记忆深刻的电影《全城热恋》就运用到(我看电影不多,就不多举例),但这种手法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早在上世纪,才女林徽因不但写出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的诗歌,也写出了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当时我看到这部小说时很是倾佩,原来看出了门路,是一件这么开心的事。
二、怎么读?
上面谈到了“读什么”,现在再谈“怎么读”就很轻松。首先我要否定我有一目十行的能力,我的个人定位是,笨鸟先飞,且半路出家。
我不防开个玩笑,其实我一目一行都难。刘媛媛曾在《寒门贵子再难出贵子》里说到“我家当时连门都没有。”我想我的现状和她差不多。那么,我记得有小伙伴告诉我说,他们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有时也纠错。这个让我想起了编辑校对工作,这种态度是勤恳的,但不利于读书。
那么这里我来分享下自己的经验,或者说读书经历,仅做参考。
首先我是不大信读书诀窍的,因为获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没有捷径(这里不介意大家提出读书捷径)。那为什么我不信诀窍?因为诀窍的结果是由诀窍的先决条件而来,先决条件很多,且有些是作者未说的,有可能和智力(先天)有关,有可能和成长环境(资源)有关,只有刚好你和作者的很多条件都很相似,才可能有类似结果,所以这很难,但不是不可能发生。
现在来说说我的读书经历,分两部分来说,一是为爱看趣趣的人而说的。这个好办,其实看简介就行,或者看剧情分析,豆瓣,知乎,百度百科都有。就好像您骗您的母亲说您要出去看一部电影,结果您去约会或打游戏了,回来如何交差,可以看一篇影评,于是回家就可以吹牛,其实这可能就是诀窍。而这诀窍我的母亲也用过,儿时的母亲很是贪玩儿,喜欢玩儿抓石子儿,玩性发了就忘了外婆吩咐的割草的事,事后怎么办,就用大粪支在背篓下,然后用竹竿儿,最后上面铺一层浅草,这就是母亲的“高招”。当然除了看简介,就是“省读”,这个方法是很通用的,比如我在看一段对话时,观其大意就可,我在阅读故事时,景物描写也会略读,当然心理描写有时也是。这样的略读是不会影响到小说内容的。
其实这里我也想推荐下看电影,读书本是一件涨知识,且物美价廉的事情,但如果您真的不喜欢,只要能获得知识,您是可以选择别的方式,记得我在大学里就买了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合集,包括名著改编的老电影,好些名著就是这样看来的,包括一些历史故事。
如果要看门道,那就不能跟着作家的思考走。有人说“小说作品里的“我”绝不是作者本人”,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研究小说的人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王安忆类的雯雯小说只是作者投影,即使像郁达夫之类的自述传小说,文中的“我”也不是郁达夫,当然鲁迅文中的迅哥儿也不是鲁迅。
不跟读的好处就是可以“独具一格”,特别是在写书评时,我在前面也写了《谈写作:给向我咨询如何写好书评的“您”的答信(内有书单)》,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看看。其实作者写作就是设置陷阱,输出一些想输出的价值观,所以我们是“批评”也好,“赞同”也好,只要言之有理,且有据就行,不用一味赞赏。我知道的一个个人微信号主魏小河就写过一本书叫《冒犯经典》。
当然在读门道时,我要再次提到前面的废话,也是当代文学的很多作品的共性,当然现代作品也有,其实读过《红旗谱》我发现,只有杀猪那段最为精彩,其他的同题材类的农民斗争小说很多,即使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虽然对其的美誉很多,但我看来太多繁琐,其实就是土改。那十七年文学还有《青春之歌》,这部不错,鼓励青年人参加到民族运动,知道“小善”和“大善”的区别,也属于励志。《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先河,《人到中年》讲国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后的一位兢兢业业的眼科医生。其实这一类作品的同质性很大,在阅读时,一是读重要段落即可,二是读一两部就可。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等。
说到这里,我要补加一个内容,作品比较:
差异分析/同类分析
这一点我要提出来,就拿我自己的作品来说,一,人力车夫,我想这个问题我说到了几次,可参见《自说阆州三轮儿史话》,这个题目可能起得大了点,大家全当趣趣看。无论是人类车夫,傻子疯子形象,归土类的乡土题材,都可以找到好些相似作品,然而它们不是孤立的需要比较,也许老舍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那个人,所以祥子以后再无人力车夫的佳篇。
又如茅盾的《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其实早有谷贱伤农之说,放在特定时代的“蚕”贱伤农也可以找到姊妹篇。
其三,我在《张爱玲〈金锁记〉:对比下的旧社会女性》里提到三个女性,《雷雨》里的繁漪,《金锁记》里的曹七巧,《红高粱》里的九儿。繁漪和曹七巧都嫁于富人家,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而九儿也是,但不同的是前两者是“以恶释恶”,而九儿却选择了独立,她爱自己的儿女,也在抗战年代,选定了自己的立场,虽死,也算死得其所。
其实无论是同类还是同中找异都是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解剖,这些都是思考的结果。
上面提到了看电影,看名著改编电影,这里再推荐听书和看纪录两个方法,这两个我都有用到,特别是大学阶段。
三、读点文学史
说到文学史,很多朋友并没有引起重视,这里还是从三首诗歌说起,《雨巷》,《教我如何不想她》,《炉中煤》,三首诗歌都给人一种恋爱之感,特别是前两首,雨巷,油纸伞,忧愁等。但若您读过文学史,或者说诗歌鉴赏,您便知道《雨巷》是作者戴望舒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去了江南施蛰存的家里,把苦闷倾注于笔端,根据古诗“丁香空结雨中愁”而写下的《雨巷》,与其说他在写女子,不如说那女子就是祖国,就是他忧患意识的投影,同理,刘半农和郭沫若的诗也是这样。若想进一步了解,可读《文学百年史:不能承受的“文学”之轻》。
文学史的阅读当然不止让我们更明白作品,在展现作品的年代,和作品之后的思潮时,让我们找到记忆一批作品的方式,这条难得的主线被免费提供出来,您若再加入自己的思维和分类,那就不是给人娓娓道来之感,而是如数家珍。
四、读点历史
我想无论您是需要写穿越文或架空文,都需要一些历史知识,但您若想读好历史,或者是通读,我会在文尾罗列书单。其实我在《王安忆:我是如何成为一位职业作家的?》里提到了王安忆的《天香》创作过程,她曾说到“我的历史知识欠缺”,所以事后她查阅了大量资料,但若我们能提前阅读,便少了些麻烦。
当然历史的东西对于写作的帮助还不止这些,它也连接着文化,我想上世纪寻根文学所要寻的根就是历史,而今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羊女》,也和历史相关。
五,读书是个不专一到专一的过程
有关于读书,可以说的确实很多,我也是【读书】【文学】专题的推荐作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来读我的文。其实在我看来,书籍是相通的,即使是文科和理科,这里我想提一个作家,丹·布朗,他在自己的新书《本源》分享会上有说“我曾是一个问题少年,现在是一个问题作家”,原因是因为其母信仰上帝,其父信仰科学,但这种看似的矛盾却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统一,我想这种统一也如中国各民族的融合一样,有着更强的力量。
所以作为曾经是纯理科生的我要说:
学点金融,更懂社会,包括经济社会,以及博弈论;学点法律,懂得自我保护;学点哲学,更利于思想;学点文学,修身养性;学点数学,增长智慧和算术;学点生理,更好恋爱和管理健康;学点养花养狗也不错,增加生活乐趣;学点烹饪,增加生活品质;再有就是瑜伽——禅——佛,可以一起学习。
这些杂书我都看过,且受益。
六,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与名家的作品比较
这一点我要提出来,其实和写作有关,我们在写作时,一有无意识的模仿,二有无意识的比较。其实在比较中,我想提到的是“请把自己的作品与名家最擅长的作品比较,并考虑到原作品的时代意义”,这里要提到郭沫若的《女神》,郭沫若擅长诗歌和历史剧,然其《女神》却多被诟病,我想历史的东西因从历史中找寻它的价值,比如古董,其实它的耐用度远不及现代科技造出的物品,但其考古价值值得尊敬。
还记得一事,去年初,我和母亲去泸定桥,母亲感慨“为何泸定桥并不像描写的那般其实涛涛,反而温温?”我想暂不说别的因素导致的桥的重造,或水的问题,就说我们去的时节,正值冬天,山上积雪成冰,雪水未化,哪来的大水。而飞夺泸定桥的时间发生在夏季左右。因而我想历史的东西需要回到历史,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也是我们自己,学习它,无非是认清自己。
其二,傅雷,傅雷有《傅雷家书》,名家家书有《颜氏家训》、《朱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梁启超家书》、《两地书》(鲁迅)、《闻一多家书》、《傅雷家书》、《从文家书》、《与妻书》(林觉民)等,但其主要做翻译工作,且其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些过于严厉,其实我个人是不大认可的。所以在文笔上,不用以其为学习参照物。
术业有专攻,不但用在三十六行里,用在文学界也是,早期冰心写过儿童小说《笑》,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她这个作家,便不会知道,更多听到的是《寄小读者》和《繁星春水》。
那么到了文末,我向您推荐我在大学看到的几本印象深刻的书籍《菊与刀》、《智慧书》、《君王论》、《先知》、《绝望锻炼了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博弈论》、《易经》。感谢您的阅读!
附:
文史类书籍:
文选 李善注 昭明文选
文心雕龙注(上下)/(南朝梁)刘勰 著 范文澜 注
《新五代史》(欧阳修)
《资治通鉴》(司马光)东汉读起,建议看中华书局竖版繁体版,带胡三省注的
《二十五史》蔡东番 历朝通俗演义
《左传》
《国语》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或者觉得它对您有用,欢迎转发、评论、点赞,这是对写作者的最大肯定,感谢!)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三期
第四十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