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提“断舍离”,小到吃穿用度,大到亲情、友情、工作、人生等等,好多人都在不断地说断舍离,做断舍离,那这些参与断舍离的人,断舍离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断舍离时精神上酸爽无比,断舍离后生活回归常态
因为个性使然、家庭教育等等因素,我囤积的“恶习”已经被培养的很顽固了:三四年前买过的但不穿的衣服、买过但很少看过也已经不需要的书、自己用过的历代手机及充电器等等等等。
因为我读研究生、工作换城市,这些囤积的物品,从山东寄到了大连,又从大连寄到了北京,除了为快递公司做了一点贡献,我没发现他们还有任何作用,因为在我断舍离的这些年里,陆陆续续全都被我扔掉、捐掉、送人了。
其实我最早听过断舍离的概念、读过断舍离的书,是在2016年,断断续续,三年多的时间,断舍离,停下来,重新断舍离,再次停下来……
就这样经过多次循环,处理了将近15公斤的衣服、三四十本书、鲜少使用的茶几和电视机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生活空间里依然拥挤,依然被物品烦扰,感觉还有很多物品需要进行断舍离。
回忆我断舍离的历程,基本上每次都是断舍离时精神上酸爽无比,断舍离后生活回归常态。
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个人断舍离复盘,我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断舍离是局部的,每次仅对一类物品/一个局部空间进行净化,比如某一个季节的衣服、某一类书籍、某一个抽屉/柜子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外界80%的生活空间发生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80%没有经过断舍离的空间的影响力>20%经过断舍离的空间的影响力。
断舍离,也需要
向制定年度计划一样做整体规划
以生活空间为例,我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我的生活空间可以整整洁洁、清清爽爽,空间里至少70-80%的物品都是自己喜爱的,回家之后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不会因为空间杂乱影响心情。
以终为始,我用三步制定了生活空间断舍离的整体规划:
第1步:对现在生活空间里的所有物品做资产盘点,并对所有资产进行分类。
我根据自己的习惯,将所有物品分为七大类,包括:家具用品类、电器用品类、厨卫用品类、床上用品类、生活用品类、工具类、穿戴类。
第一步至关重要,要确保所有物品都有自己的分类,这样规划才具备完整性。
图片来自网络第2步:对每一类物品中的所有物品进行标签化。
贴标签的目的是为了判断物品是否保留,我设定了四种标签:
保留:正在使用中的物品,且是自己喜欢的,毫无疑问需要保留。
替换:正在使用中的物品,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那我的建议是先保留,同时做好替换的优先级,待合适时机,逐一替换。
舍弃:如果一件物品已经两三年没有使用了,自己还不太喜欢,那不管这件物品的价值有多大,都是可以舍弃的。如果担心浪费,可以赠送给周围需要的人,或者到二手市场上进行买卖。
待考虑:如果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但是两三年没有使用了,那需要重新考虑一下物品的归属,可以寻找机会重新纳入使用;或者放入待考虑收纳箱中,给自己定一个期限,再半年或者一年未投入使用,就强制舍弃。
对所有物品进行标签化第3步:实施断舍离
确定断舍离的整体规划,包括所有物品的分类及标签定位,断舍离就仅仅变为操作、执行层面的事情,很easy,根据标签进行四类处理即可。
断舍离,非单次事项,需要多次、重复、持续对物品进行分类及取舍
其实很多人刚开始进行断舍离的时候大都是局部断舍离,尝到了甜头之后,会慢慢从局部性断舍离过渡到整体性断舍离。
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持续可间歇,和个人内在的需求相匹配。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断舍离,都享受断舍离的状态即可,享受当下,感知当下。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断舍离让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充满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