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6日两天,马院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到南京参观考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5月5日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使我们这次活动就更加有意义了。
5日早八点从洪庙出发,中途便下起了雨,并且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这时才想起天气预报说这两天上海有暴雨,南京估计也躲不过这场暴雨。
行至南京,已近十二点,进中山陵景区,吃饭,饭后去中山陵参观。
初夏的南京,细雨蒙蒙,梧桐参天,遮蔽了道路两旁的建筑,雪松挺拔高耸,直向天空。空气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清新。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带着一群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男女,在南京游历两天,还是很惬意的,只是我们的任务可不轻松。
南京城与我,不是第一次接近,应该已来过五六次。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到秦淮河畔,第一次来到乌衣巷口,那份惊喜,简直无法言说。小时候读刘禹锡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诗里识得了乌衣巷,只是不知道它真实的模样。第一次见了乌衣巷,虽然激动,但看过之后,没有太多的惊喜了,想向着也许当年不是这个样子吧。后来,每次到南京,游夫子庙,观秦淮河,都要到乌衣巷口,往巷子里走一着,好像了却了什么心愿似的。
这次来南京不同了,是带学生参观考察,是实践教学活动,我告诉自己,别想着乌衣巷了,那是小情怀,这次我们有大任务。
秦淮夜色1.拜中山之陵
吃过午饭,我们便带着学生朝中山陵进发。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中山风景区,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明孝陵就在近旁。中山陵依山而建,上行要走三百九十多级台阶。整个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大气壮观,庄严肃穆。
孙中山被称为革命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毕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起于辛亥革命,封建帝制止于辛亥革命。但中山先生也留下了遗憾,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
这是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书本上,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这些,但是他们还不曾到过中山陵,也许参观完了之后,孩子们会有更深的体会和解读。
拾阶而上,一阶阶,一段段,都要付出努力。到了最顶层,拜谒了汉白玉的中山先生像。出来,站在平台上,举目远眺,紫金山下,南京城尽收眼底。蓊郁的森林掩映下,中山陵的全貌从另一个视角呈现在我们眼前。
沿阶而下,心沉重了许多,灵魂又得到了一次洗礼。学生们也有了许多收获,稚气的脸上多了几分凝重。
2.访梅园新村
梅园新村拜谒完中山陵,第二站来到了梅园新村。这里是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现为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这是重庆谈判的继续,也是中共为争取和平努力的继续。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假谈真打,百般花样。三度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虽写在协定上面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实现。国民党一旦准备就绪,战端即起。
梅园新村,承载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岁月。那段岁月,使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周恩来。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迎面矗立着一座周恩来铜像,给人和霭可亲高大自信的感觉。纪念馆中的文物,记录着那段艰苦岁月中与国民党斗争的点点滴滴。我们带着学生依次参观,听着讲解。这时我看到学生们都很专注,没有人走神,我真的不敢相信,这还是那群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孩子吗?
我们几个老师特意到梅园新村30号这幢小院里看看,因为这里是当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居住的地方。院子里很宁静,那几株树应该是周恩来邓颖超亲手所栽,现在仍然繁茂。里面的陈设应该是当年的模样。10个多月的谈判斗争,就是在这里精心谋划。徘徊在这个小院子里,想到当年残酷的斗争,为争取和平,为揭露真相,为团结广大民主人士所做的一切努力,使我不得不敬佩周恩来的勇敢机智,为国为民的情怀。
3.悼遇难同胞
5日行程结束的时候,晚上去了秦淮河。每次来南京都会来这里驻足,感受南京的繁华与厚重,领略秦淮夜色。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一定要到乌衣巷口转转,寻觅旧时王谢堂前燕,体验今日寻常百姓的日子。
晚上回宾馆已八点多,拖着疲惫的身驱睡去。
6日晨,早餐之时,南京城大雨倾盆,暴雨如注,仿佛有成百上千吨的水顷刻之间倾泻下来。瞬间地面上便积了没脚踝那么深的水,从餐厅出来上大巴,几十米的路,竟被这顷刻间倾泻下来的水阻隔了。这大雨,仿佛预示着什么,今天我们要带学生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倾盆大雨,是那30万同胞的泪花?
冒着大雨,上了大巴,往纪念馆方向驶去。
我曾来过几次这里,新馆落成后我是第二次来,都是带学生来参观,每次来,心都是沉重的。这次,顶着雨,下车,排队,往里面走。长长的通道边,有几座铸铁的雕像,记录着那段历史中的屈辱。一位少女,被捆住了双臂,屈膝仰天,无助地挣扎。一个男子身体前倾,几欲倒地,伸出双手,在乞求帮助,脸上的表情是绝望的。走在通往纪念馆大门的路上,我们的心已经被这几尊雕像扎痛了。周围的同学没有人大声喧哗了。往日课堂上不谙事的孩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进馆,里面灯光很暗,感觉压抑得很。人很多,我们随着人流走,心是沉重的,脚步也是沉重的。墙上,满满的写着遇难同胞的姓名,我心想,这每一个名字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啊!当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撕裂和疼痛啊!国破了,家亡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金陵城,杀我同胞,夺我山河。想着走着沉痛着。前面,有一个栏杆围起来的坑,许多人围的看,走上前,我不禁毛骨悚然,那是我们同胞的皑皑白骨。这些冤魂,这些亡灵,仍指证着那段历史,昭示着那段侵略。
学生们很乖,是我在课堂上见不到的那种状态。他们也被这段历史刺痛了,他们不会忘记今天的所见所闻。
再往前,快结束了,在墙上,我看到了张纯如的照片,还有她写的那本书的照片。张纯如清纯美丽,正如她的名字一般。但她却在和平年代,为揭露那段侵华丑恶的历史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记住张纯如这个名字。
整个参观过程,我几乎没有动过手机,没拍一张照片,我无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拍照,我会把见到的一切都印在脑子里,不用拍下,便已铭记在心。
4.瞻雨花之台
雨花群星谱最后的一个参观点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雨花台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人民的刑场。数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诗篇。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人民,党和政府于1950年在雨花台兴建了烈士陵园,陈列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事迹,供人们瞻仰学习。这是百度上的介绍。
雨花台我也曾来过,这次带着学生,又多了一份责任。这里牺牲的都是革命烈士。最让人心痛的是他们都那么年轻。在纪念馆里看介绍烈士们的图片,最让我不忍看的便是他们的生卒年份。那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却刺得我心痛。许多烈士,牺牲的时候,还是娃娃,还是应该被父母呵护的年龄,还是应该在校园读书的年龄,还是应该花前月下享受恋爱时光的年龄,还是应该向往诗和远方的年龄……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毅然抛弃了生命。把那些美好,留给了我们。
看看他们的生卒年,心疼!其中邓中夏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到今天仍响在我的耳畔。“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邓中夏事情是这样的。
1933年夏,邓中夏不幸被捕,后来被押解到南京。国民党想挑拨他对共产党不满:“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在却受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欺压,连我们都为你感到不平!”
邓中夏轻蔑地回答:“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你们有什么权利过问?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
狱中秘密党支部派人在放风时间问他:“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态度怎样?”邓中夏一听连说:“问得好!请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员!”
这样坚定的信仰,打动的是我们的心灵。
带队的茌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谈点自己的感受,发在朋友圈里。这群平时写几百个字都困难的学生,居然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看来他们真的被感动了。雨花台的英灵,为共和国付出了生命,他们的英名,将万古流芳。
学生的感受南京归来已一月有余,冗事缠身,拖沓了很久,才写出这篇文章。因为我觉得不能愧对英灵,要写出来,为了忘却的纪念。
网友评论
总之我喜欢看胜利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