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古代文化
关于《易经》中“刳木为舟”的探究

关于《易经》中“刳木为舟”的探究

作者: 岁月如歌_2f28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0:12 被阅读104次

      7月份应南航老同学的邀请,全家去南京旅游。得以有幸参观《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简称南院或者南博,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蔡元培等倡导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馆,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博的历史渊源,馆藏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从历任南博的负责人来看,可谓全国首屈一指。

第一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是傅斯年。震惊中外的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就是在他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当时的考古学家,董作宾和李济都是在他的指派之下去参与的殷墟发掘。

第二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是李济。他是中国考古学的博士,号称“中国考古之父”。在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之间,李济先生领导的考古组对安阳的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李济先生就亲自参与了五次。有力地证明了安阳的小屯村是我国商朝后期“盘庚迁殷”的都城所在。将中国有文字历史推到了3600年前。

并且《殷墟》的考古发掘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洹河南,有殷墟”。

第三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是蔡元培。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三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历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可见《南京博物院》在中国的地位。

今天得以参观《南博》,真是幸事一件。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不一般,所以参观起来尤为细心。

在《南博》有18大镇馆之宝。其中涉及到青铜,玉器,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印玺,碑刻,造像等等。在这千百件的藏品之中,我独独喜欢我所喜欢的。

我独独喜欢的就是那艘在古淹国的内城河之中发掘出来的古船。

关于《易经》中“刳木为舟”的探究

说起这艘古船就不得不谈一下古淹国。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期,几名考古学者在江苏常州武进湖塘镇淹城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座古城有三道城墙和三条护城河构成。这种建筑格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现场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这座古城属于春秋时期。

从1958年到1965年之间在护城河的内城河遗址中,总共发掘了三条独木舟。在发现的三条独木舟中,最大的一条长达11米,宽将近一米多,木舟由整段的楠木挖空而成,内壁有焦炭和斧凿的痕迹,证明当时的独木舟是用火烤之后所造。这和易经之中的“刳木为舟”的文字记载相印证。

经碳14测定,独木舟距今有3000年的历史,如果独木舟出土于淹城的内城河,那么淹城古国就有可能是那时建成的。淹城既古淹国的领地,也成为淹国。淹=奄。

奄,是商代后期的一个古国名。在今天的山东曲阜旧城东。

相传奄君在周成王时期与商代后人武庚勾结叛乱,被周所灭。据历史记载,奄国在周公东征时,其国都曲阜被灭,奄君被周公所杀。周公不但杀了奄君,而且还将奄都毁掉,并且在原地基上挖掘成一个池塘。由此可见,破奄的不易和恨奄至深!

奄国被灭之后,奄的一部分人做了鲁国的奴隶,奄的贵族和一部分民众为求生存,南迁到了今天的淮河下游一带,重新建都定居。经过新的奄君的苦心经营,国力大增,再次联合两个小国反周。此时周成王正式执政,并且亲自征讨奄国,奄国再次被灭。

战败的奄国越过长江,迁至江南定居。而且江南发现的春秋之前的古城池遗址当中,与奄有关的只有淹城。淹城出土的独木舟时代与奄国南迁定居的时间相吻合。

不管历史的真相是如何,《南京博物院》陈列的这艘古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由于船体较长,我只是拍了古船的一部分,也许是自己技术不精湛吧,也想在百度中去寻找南博这艘古船完整的图样,可惜此船并非镇院之宝,我没有找到,只能来给大家一个局部,实为憾事一件!

走近一看,只见古船的内壁有着条条的斧凿的痕迹,一条痕迹挨着一条痕迹,根本看不见光滑的楠木本来面目!我知道这是穿越千年的历史凿痕!站在这艘古船面前,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斧凿火烧的场面,那“当当”的凿刻之声,那闪闪的篝火,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完整的“刳木为舟”的历史场景。

此船坚硬一则是因为楠木是造船原料,二则正因为楠木坚硬不可摧,所以才用火烤来制船。

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造独木舟的方法:

古代的人们用石斧,石锛等工具将圆圆的树木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去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中国古籍《易经.系辞传》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就是由桍木而成的!“桍”就是用火烧之意!

写此文实为本人喜好,以飨大家!

相关文章

  • 关于《易经》中“刳木为舟”的探究

    7月份应南航老同学的邀请,全家去南京旅游。得以有幸参观《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

  • 汉字里那些古老的船(下)

    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附近,出土了一条距今约7500年的独木舟,印证了《易·系辞》“刳木为舟”的说法。 把木头镂空,既可...

  • 聊斋志异浅读 | 晚霞

    周更/一篇 晚霞 五月五日,吴越间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

  • 中国基督徒该不该祭祖?以及如何祭祖?|黄蕉风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列祖列宗,闢土開疆。 驅獸治水,百草療傷。教民稼穡,養殖蠶桑。 刳木為舟,絲織為裳。伏牛乘馬,...

  • 神遇

    海水缱绻潮落起灭, 泉湖漾漾独赋悠长, 蓑衣芦荻赤足沤体, 刳木以为舟, 换个路途比月长。 孤零零地凋谢时, 常有...

  • 易经简说14

    大家好,上次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易经》息息相关的太极。今天,我们来探究太极的延伸-阴阳。 《易经》中把对立统一的事...

  • 2019-06-15

    商洛彤家庭成长日记: 早课收获:经典五行中,《易经》属木、《诗经》为火、《黄帝内经》为土、《孝经》属金、《道德经》...

  • 读经感恩日志第二遍

    木木137读经:《易经》《弟子规》《成语接龙》 木棉妈挑战易经一百:今日第三次 今日早上,木木起床参加千里跟读啦,...

  • 汉字胡同(第3讲) 俞 许慎曰: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羊朱切) 释羲: 俞,为多音字,...

  • 《易经》乾为天中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者行之,忧者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易经》中“刳木为舟”的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cw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