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710/2a3c181f27b95792.jpg)
中考后的暑假,其中有一个月的时间,爸爸还得去学校上课,上一天休息一天。那段时间妈妈白天也有事不在家,于是每次爸爸上课的那一天,中午只能我来给爸爸做饭。
在那之前常看爸妈做饭,但自己从来没动手做过,所以当需要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妈妈简单教了我一下炒茄子的过程,也不期望我做得多好吃,每天中午有饭吃就行。
第二天我就努力对照着前一天妈妈教的工序,炒了一次茄子,做了捞面条。爸爸第一次吃得时候我问他味道怎么样,爸爸说还行,以后就做这个吧。
于是那一个月的时间,每隔一天我就会做一次炒茄子,炒好茄子后把煮面的水烧上,等爸爸回家了再下面条。每一次都是炒茄子,加个西红柿,再没有其他的食材了。每次酱油都倒不少,又加很多水,以至于每次炒好的菜,半锅都是颜色较深的汤。
那段时间做饭确确实实在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有饭吃就行,因此每次做饭都有点完任务的感觉,从来没想过尝试着炒点别的菜,或者做点别的饭。其实别的我都不会做,更是没有去网上找食谱去学炒菜的意识,爸妈也没时间教我。那时只觉得,既然没有难吃到让爸爸难以下咽的地步,爸爸也不嫌弃,那就每顿茄子面做下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710/a55d4443fefb1b7d.jpg)
做了不到一个月的饭,妈妈忙完了放假,爸爸很快也放假了,就又轮不到我去做饭了。后来一直到大学的假期,我才偶尔站在厨房跟着妈妈简单学一点做饭的皮毛。不过每次当我想亲自动手做个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妈妈都要在一旁打好鸡蛋,切好西红柿。几分钟过后,西红柿鸡蛋炒好了,其实整个过程又没我什么事。
缺少实践,导致我的厨艺始终难以入门。比如炒鸡蛋时一直搞不清楚鸡蛋什么时候入油合适,经常会在油还不够热的时候倒进去,然后就把鸡蛋搅成了一锅渣渣。
此前曾多次尝试着去做的西红柿鸡蛋面,每次都因为妈妈的“帮忙”,使得我一次次失去锻炼的机会。本以为看妈妈做过几次,就想当然地认为要是自己去做的话保准做得也不会太差,于是我在有些朋友面前就宣称西红柿鸡蛋面是自己做的最拿手的。结果等到后来真的有机会去“露一手”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做饭的过程是那样的生疏,做出来的味道也和妈妈的手艺相差甚远。
我不禁自嘲:长年不下厨,过去看妈妈做过几次饭,就以为自己也是大厨了,实在是天真。妈妈做了几十年的饭,我才做过几次?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710/551cc3490365e7f4.jpg)
看了爸妈炒过那么多次菜,想起家里吃米饭的时候,自己从未炒过菜给爸妈吃,于是有一次在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向妈妈申请这次由我来下厨。
妈妈给我讲了一下肉丁的处理方式后,撸起袖子还想像以前那样动手帮忙,我把妈妈请出厨房并关上了门,生疏地炒了三个菜,依次端上餐桌。爸妈品尝后说味道可以,就是青菜炒得有点少,菜椒炒得有点过了,其他的都不错。
第一次认认真真炒“几个”菜,知道爸妈的点评带着点照顾我心情的意思,不过听了之后确实挺开心的。
后来又经过为数不多的摸索实践,仍然不敢妄称自己的厨艺达到了入门级别,不过也有幸炒出过一两次菜,让亲人朋友觉得好吃到刮盘底的程度。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也算理解了以前妈妈就做饭吃饭的问题发小脾气时,爸爸说过的那句话:“做的饭,炒的菜,能让吃饭的人吃得一点都不剩,就是对厨师最好的夸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710/41566f621b6f42e9.jpg)
所谓“觉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看得次数再多,都比不上亲自实践几次。而且“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一道菜不经过多次的练习,怎么敢好意思称之为“拿手菜”?
汪曾祺在《人间之味》里讲:“做菜要实践,要多吃、多问、多看(看菜谱)、多做。一个菜点得试烧几回,才能掌握咸淡火候。”
说的是做菜,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和做菜亦是同样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710/19111b9da40cc42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