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每天写1000字想法
Days 84 | 《论语两则》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

Days 84 | 《论语两则》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

作者: 小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7:11 被阅读10次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原文解读:

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个人感悟:

子路是个急性子,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因为这种性格,他还曾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人通常都是有两面性的,子路勇于实践的精神也是备受后世推崇的。

每当听到一个道理,如果认为是对的,子路会立即把它付诸实践。

在没有完全领悟或者验证这个道理之前,子路害怕再听到更新的道理。因此子路认为,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听到好的道理而不去做,那就是不对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能力无法提升,或者我们无法成功,并不在于我们不懂道理,而在于无法把自己懂的道理付诸行动。

就像我上大学时,很多课程看起来很枯燥,我们只是疲于应付考试过关,压根没有认真仔细去考虑实践。

等走上社会后,我这个号称财务专业的毕业生,根本做不了财务的事,而且因为兴趣的问题,我也对这个专业几乎放弃。

直到后来做过很多岗位后,在和财务人员打过交道以后,才大概了解了一些基础操作,反过头来想,其实财务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还有一部分人,嘴上一大套,道理懂的比谁都多,因为是个空囗理论家,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会发现,每当开会讨论工作时,总有一些人是夸夸其谈,但是真让他去做的时候,就是各种推诿。

所以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失败者,都属于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反观成功者,无一不是强力的执行者。他们所知道的道理,以及所奉行的理论,大多数并不比我们高明,有时理论上还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把知道的道理运用到实践中,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子路的精神之所以可贵,正是这个道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既关系到人的修养,也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不可不慎。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原文解读: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个人感悟:

这个句子估计大多数人都熟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经常会使用到。这里不多讲体会,说说两个故事。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

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

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

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能有华佗这般潜心学习的劲头,那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另外,在文学方面,这样的事例就更多了,这从“一字师”的例子就可看出。

所谓“一字师”,就是改一个字的老师。他给你的诗文改一个字,你就尊他为师。这里有文人的风雅谦逊,但更多的是对学问及老师的敬重。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赞誉有加,唯有一个不知名的老者含笑摇头。

萨天锡求教,老者说:“此联虽好,只是‘闻’‘听’二字意思重复,‘闻’宜改为‘看’。”并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名句。

萨天锡即俯身叩首拜为“一字师”。“闻”改为“看”,不但避免了重复,而且“看”比“闻”更直观,因而更能表现“厌”的情绪!

学海无涯,所有以学问和知识为目标的人,都应该以得到老师指点为喜,至于老师的身份地位,真的不重要。

相关文章

  • Days 84 | 《论语两则》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原文解读: 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

  • 坚持是一种美德84

    绝句 唐代 · 杜甫 liǎnggèhuánglímíngcuì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yīhángbáilùs...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王治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在论语中的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中华民族深得论语真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耻下问的行...

  • Days 63 | 《论语两则》诚信是金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原文解读: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

  • 不耻下问的两种造诣?

    “不耻下问”出自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孔孟子《论语》中。 今天来谈谈不耻下问的深意何在?...

  • 草流公社区块链投资组织之劳动者努力越幸运。

    不耻下问为一种美德,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不耻下问不光是虚心向别人学习,更是放下身份主动学习新的东西,要知道知耻...

  •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被我奉为人生哲学,更是我不断前行的法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们身处宇宙之中,...

  • Days 41 | 《论语两则》信自己

    3.16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原文解读: 子贡想要省去告朔之礼所用的祭羊。孔...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s 84 | 《论语两则》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r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