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是最容易疲劳的,
不仅是审美。
我发现当我要抱怨对方的时候,
往往从自身可以找到原因。
就像顽疾可以从一餐一食、运动起居上,
找到源头一样。
永远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66e3b0d764cf6ef2.jpg)
我曾经和许多人一样误解了幽默。
我们当年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
西方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嘲笑残疾人?
这也是一种文化,因为我们的观念排斥差异。
我是这样理解的。
北京话里经常说傻逼,
好像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而且说脏话显得自己不高傲、合群,
不容易出现差异性的不适感,
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因为文革以后,大家讨厌“臭老九”,
鄙视文人,已经深入骨髓。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3919160436310de0.jpg)
再说教养,
家庭生活就不应该讲超我了吗。
我觉得家庭生活是最接近自己的本性的。
我们以为家人是庇护我们的,
所以可以释放天性,
不用考虑太多,也就是不装。
殊不知正是“不装”,让我们变得没有教养。
随意浪费亲人的包容,
最后让彼此都伤了心,滋生了怨念,
这不是家该有的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4048/426d402132496134.jpg)
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我们是不是误解了幽默,把贬损当乐观?
我们是不是缺少共情,
对深层次的情感变得冷漠?
我们是不是把道歉当“你好”,粉饰太平?
我们是不是过于关注和谐的气氛,忘了自我?
我们是不是太想拥有爱,而用物质来衡量?
我们是不是打情骂俏的太多,忽视了关心?
我们是不是为了控制欲而限制了对方的发展?
我们是不是太过于自大?
我们是不是书读的太少,酒喝的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