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苦闷地回想着这只狗死前的情形,当时也许是这样的:全身棕灰色的软毛犹如河中水草的根部那密密麻麻的白色根须般一根一根的拱起然后落下,随着它肿胀的鼻腔所透出的微弱呼吸,慢慢减小拱起然后落下的幅度,直至全身的蓬松的狗毛再也无法拱起然后落下。
十几年前,家里抱养了这只狗,它是邻居送给我妈妈的,刚从狗妈妈肚儿里出来仅有几个星期而已。与它初次见面时,它显得并不精神,耷拉着小小的脑袋和耳朵,蜷缩着棕灰色的小身子,紧紧地收着小尾巴形成一个圆弧,眼神却很疲惫,并没有像其他的出生不久的狗崽儿那样对周遭事物和人充满了好奇心。妈妈却相信这只安静的狗是看家的好帮手便留了下来,那时的我是个孩子,每次看见它时,却无法明白自己对它是喜欢还是厌恶,也许这只狗对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在阴天、雨天或晴天,只觉得与它有所距离地并排地静静坐着,世界便就平静了、安全了。
儿时,爸妈总是繁忙的,几乎无法腾出一天时间陪我,与他们进行简单的心灵沟通亦是很少很少,即使现在他们清闲了许多,有许多话却没办法坦然说出了;尤其是当唯一让自己感到安全的玩伴——我的姐姐,在初二肄业后就选择外出打工时,我的世界变更荒凉了。这只狗便或多或少地成了我心灵世界唯一的陪伴者。
我有时希望看见这只狗,有时又害怕看见它。每次家里的人回来时,这只狗不会像巴金的小狗“包弟”那样不住地摇头摆尾与主人亲热,它毫不露出高兴、亲热的样子来靠近主人,只是低着头蹒跚在门前。有时,我看见了这只狗,仿佛就看见了自己,每次爸妈回来时,我这个属于他们精心抚育的孩子没有表现出高兴和亲热的样子在父母的怀里可劲儿地撒娇,只是淡淡地做着自己的事,此时,一切亲昵的动作似乎都那么拧巴。所以,看见这只狗时,仿佛就看见了那个“冷漠”的自己。看见这只狗时,我感到是自己的内心在现实中的暴露,但我总觉得它懂我,因为它一直都是“我”。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严重的病后,这只狗悄悄地从这个人间消失了,而我在悲伤之余却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应该是在它两周岁之后,那年是秋末,那天的天气如抱养它那天般阴凉。我与这只狗在长时间地磨合中,我们俩对彼此都产生了微妙的依赖感。那天,我徒步走往一个朋友家,这只狗微低着头静静地跟从着我的足迹,路过一个田埂时,需要跨过一个小水沟,个子较高的我很轻易地跨了过去,原以为这只狗会选择扭头离开,因为它跨不过来,最后的结果是:这只狗成了“落汤狗”!它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令我震惊,令我感到心灵的安慰,原来有个生命愿意“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
回家后,它便感冒了,鼻子边常常挂着黏黏的鼻涕,显得更加没有生气了。家里附近没有兽医和药店,妈妈便把它的狗窝移到了灶火旁的箱子内,也给它的窝垫上了小棉絮,但它最终也没有活到冬天。
这只狗淡淡地活着,淡淡地死去,我想:“这只狗终于不用没有存在感得活着了”,毕竟啊,毕竟不是谁都能“赖活着”!这只死去的狗——也不留痕迹地带走了那时的一半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