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 关中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0:51 被阅读77次

         最近一封“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羡慕者有之,调侃者有之,更有许多望钱包兴叹的。此后不久,一位90后女孩隐居终南山的新闻又迅速的抢占了公众的视野,看她身着汉服,扛着锄头,或巧笑倩兮,立于灼灼桃花之下,不少人又为之心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同的活法,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收获不同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呢?

    《黄帝阴符经》中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观察宇宙自然的规律,从自然规律中去悟道,人类把悟到的规律作为其行为的准则,就足够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那么什么是天道呢?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绵延不绝,不论历史的河流如何翻滚,道始终在那里,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不生亦不灭。

         对于道的尊崇和敬畏,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敬天顺天,祭神拜神,《礼记﹒中庸》说:“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古代天子把治理国家的成功归结于上天的指示、帮助和保佑,祭天是朝廷的第一礼仪。因此荀子讲礼有三本,天地、先祖、君师;春秋的子产也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古人敬畏天地,因此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说:“天地生万物,而又唯圣人能与天地合其德。”他的窗前杂草不除,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欲常见造物生意。”他认为天地造万物,善良的人会维护万物的生机。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说:“天道好生,仁人亦好生。天道无亲,唯仁是与。行与天合,故曰‘所以事天也’”,他认为天地生灵皆可珍惜,如鱼跃鸢飞,都活泼的表现着宇宙生命的和谐,当皇帝折断柳枝时,他劝阻说:“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古人尚有如此情怀,而今天的我们呢?

         是不是总是在钢筋混凝土间迷失,彷徨又孤独,总觉得我们丢失了什么,然而却遍寻不到。总是在早晨醒来时觉得疲惫,拥有的不是对新的一天的渴望,而是对将要面临的事情的无奈和不得不接受的矛盾?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内心的富足和宁静却和我们渐行渐远。在城市中生活,很多人的脸上写满疲惫和焦躁,拥挤的交通,喧闹的街市,似乎永远停不下来。日复一日,改变我们最初的模样。

         去年11月去杭州看师父,晚上住在山上,可以听见雨滴打落在屋檐上的声音,可以听到晨起时林间的鸟鸣,听到院子里人走动的声音,听到师父们诵经的声音,听到钟鼓磬声。院子里香烟缭绕,蜡烛在烛台上安静的燃烧,香客们脸上写满虔诚,突然觉得,有信仰很好,至少内心多了一份安宁。走在山上的石阶上,看路旁的一株不知名的小草,看枝叶里埋藏着的一朵小花,看百年古藤盘枝错节,肆意的横卧在山路上,诉说着宁静和古老。我总在上山或下山的路上与香客们交谈,发现很很多人都很恬淡,把事情看得通透,因此他们的生活也要必一般人惬意。那些天,我很放松,一方面是环境的问题,很接近大自然,内心不自觉的就很舒畅,很愉悦;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一个目标,在追寻自己的信仰,做最真实的自己。《中庸》第一章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那段时间自己的行为大概也可以算是率性,比较接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了,所以很是自在。每天去山上,可以看师伯师叔们主持庙里事务,来来去去,觉得岁月静好。闲暇时他们或做些杂事,或修身养性,有人弹琴,有人写字,有人品茗,有人作画,他们的身上都沉淀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淡然于世。修行,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美好。

         修行可以有许多方式,可以隐居深山,可以在庙里修行,也可以红尘炼心。可以性命双修,也可强调修心。不论那种修行,都是有益无害的。修性可以使人变得恬淡安静,气质清华。修身可以强健体魄,豁达心胸。道家的修行有的强调保存精气;有的强调以无为养神。内丹修炼精气神,也称为修道。有的派别强调精神修炼,认为人的精神是道的一部分,只要与道合体,便可长生。所谓得道也就是神与真会、与道合。道教宣称德就是得道,把道德修养与信道联系在一起。道教宣扬的伦理道德,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忠、孝、仁、信、礼、义、廉、耻等。此外,也宣扬老子的谦柔俭啬、自然无为、清心寡欲等行为准则。道教很多经典都包含了这些道理。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总的告诫众人要弃恶行善,免食恶果,又条框细分,要求人们“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不能“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等等。《文昌帝君阴鸷文》中也说:“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又劝诫人们要“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廓,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责备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汤以解渴烦。或买物以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妨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类似于此的劝善文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修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坚持下去很难。要认真的去做,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我认识一位同修,他自己建了一个QQ群,里面加的都是喜欢道家文化的朋友,他每天都会上线,帮众人解惑。也有一位师伯,经常集资资助贫困学生,广种福德。也许他们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去坚持自己的信仰,完善自己的灵魂。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修行会让人变得美丽,前不久就有一位同修说她的朋友说她变得好看了,她自己总结说大概是修行的缘故,改变了整个人的气场。我不知自己有什么其他的变化,但是字的确比去年工整了许多,也许是由于内心的变化吧。不管怎么说,修行都让我们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我们都在这条路上走着,只是有时候走着走着就偏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违背了天道。近年来,种种灾难不断冲刷着我们的神经,除了自然灾害以外,有很多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气候变暖,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信任危机,冷漠,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剧。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被大大的改变,同时转变的还有人的思想,经济利益被提到了首位,道德和仁义都成了奢侈品。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灯红酒绿的世界带给人的诱惑也更加多,很多人在物欲里迷失了自己,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已是破败残絮。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在物欲的蒙蔽里,我们失去了什么?在现当代这种浮夸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呢?我想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我们都需要去反思,去改变,去找回我们丢失了的东西。千百年前,我们号称礼仪之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有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四大发明,有老子,有孔孟,有、仁、义、礼、智、信,有天、地、君、亲、师,这些本该我们好好传承的东西,却被我们丢掉了,这就是违背了天道。如今,我们应当回归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时代,回归我们的本质。修行,就是我们回归的途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每个人都渴望心灵的安宁。在这红尘万丈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切,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红尘炼心,只有通过一次次的考验,我们才能蜕变成更华丽的自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我们在红尘中历练,也要好好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不为世俗所染。澄其心,遣其欲,得一番清静。“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要做水一样的人,不争而利万物,柔弱而可以攻坚。修行可以随时随地,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是在修行,所以不必担忧没有时间,没有机缘,用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当你回首的时候,没有太多遗憾,就足矣。“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观天天道,执天之行,带一颗善心,在红尘中修行,去遇见更美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y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