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19.05.02)
第一
乌托邦是前人犯下的一个错误。不管哪种乌托邦,总是从一个人的头脑里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类社会,包括一个虚拟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类社会。假如它是本小说,那倒没什么说的。要让后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一种极其猖狂的狂妄。现世独裁者的狂妄无非是自己一颗头脑代天下苍生思想,而乌托邦的缔造者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代替千秋万代后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后世人变得愚蠢,这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不要说至善至美的社会,就是个稍微过得去的社会,也少不了亿万人智力的推动。无论构思乌托邦还是实现乌托邦,都是一种错误,所以我就不明白它怎能激励人们向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乌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气,只可惜那是一种特殊的愚蠢而已。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半井简评:愚蠢不正是一种必需品?
第二
正是这点使我狼狈。有人也说过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说来,他们能够各行其是,都是因为相信别人不理解自己的那些怪异想法:最甚者也是因为有几个好友知交表示支持,才敢不顾大多数人的意见。一个人如果做一些违背传统的事,而实际上这是他所属那个群体的常态的话,人们对此也就不会觉得不可思议。相反,这个人还会为此洋洋自得,因为他既可以标榜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又不致冒太大风险。我觉得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文明人类的天性。一个做出了有悖传统的事的女人,招致大众的非议后,再没有谁会比她还快地跑到尊严体面那里寻求庇护。我是绝不相信那些说自己不在乎他人说什么的人的。这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他们的意思是:他们相信别人根本不会发现自己的那些小的过错,就算是被人指责一下也不会造成什么太大损失。
但这里却有一个真正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传统规则丝毫奈何不了他。他像是一个浑身涂满油的角力者,你根本抓不住他。这给了他一种自由,却让所有人感到愤怒。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半井简评:毛姆也可谓毒舌了,宣称“不在乎别人看法”的往往只是以此做一种标榜。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他人的看法中。
第三
乌鸡国王身死三年,被孙悟空从天上讨来一粒金丹,救得“血脉和动,但气绝不能回伸”,还需要做个人工呼吸。猪八戒自告奋勇,要去效劳,被唐僧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
为什么不让八戒,只让悟空来?
原来唐僧考虑到八戒自幼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
——老骥(冀永义)《说破经典有意思·吃素还是吃荤》
半井简评:老骥“揭发”孙悟空其实也吃荤,这猴子自己就曾跟唐僧炫耀过在水帘洞里抓了人来“或蒸或煮”,“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唐僧大概是记性不好?
第四
读图
晨读笔记(2019.05.02)职业生涯第600球,29米超远任意球。
服不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