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顾史
网友来恶留言,想听听我给大学生的阅读建议:
老师,您好!
我是最近听你讲座的一个学生。我想问一下,您对《龙族》《卡徒》之类玄幻的网上热度较高的书怎么看,它是否有可读性?
上一本我读完的纸质书是张肯写的《四大那些事》,也许好久没有读纸质的书,觉的很有味道,能沉进去,学到很多。您能不能给我推荐几本大学生必读的书,虽然网上有,但是我想读您推荐的,可以吗?
01来恶同学:
你好!早该回复你的留言,拖了好多天,一来是最近异常忙乱,二来是我很认真地反省了一下自己大学阶段的阅读,想列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大学生书单。
网络小说,我很少看,实在是没有时间。需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我感兴趣的领域又多,腾出整块时间看网络小说,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这方面,我显得有些“功利”。我接触过几个写网络小说的朋友,有一点让我很警惕,他们在不断更新作品,读书却有限,这让我对写网络小说的人有点偏见。
好的作家,必然对阅读有着近乎痴狂的热爱,读书少而擅长写作,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
动笔写这篇的时候,高考马上就到眼前了。今天,会有很多学生踏上高考的台阶,努力靠近自己心仪的学校。祝福他们顺心如意吧。同时,我也想提前跟他们说一句:踏进大学,真的只是人生较重要的一步而已。进入大学,一切才是开始,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要从大学四年的读书上见真章。
我们大概都同意一个观点:现在的大学生,阅读量越来越少。以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为例,大学四年,能读完一百本书的,少得可怜,读够这个量,竟然还写过百十篇文章,甚至还发表过几篇的,就是珍稀动物了。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提笔不能写、张嘴不能说,读书又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样的状况,还幻想找到好工作,也真是为难用人单位了。
我当过中学老师,所以不太苛求中学生阅读量惊人,真有爱读书、读书多的中学生,我只是会喜出望外。高中不是什么接受教育的阶段,三年训练就是为了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熬过这三年,才到了一个学生真正开始读书的时候了,大学阶段的阅读,是真正成就一个人的。
说起来真可怜,因为从小没有阅读习惯,大学四年,或者加上研究生三年,就是一个正常的中国学生最后的阅读时间了。过了这几年,进入社会,大家就又想不起读书这件事情了。
所以,大学的阅读,一定是有目标、有方向的,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像一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我说的完善,包括人文素养和思维训练各个方面,有点像西方所谓的通识教育。我提供的书单,也是从这个方面来的,这些书,我知道现在还在经常读,我一直很遗憾,大学时候,如果我知道珍惜眼前的时间,认真多读几遍这些书,现在,我可能会更自如地面对世界。
这部书代表我推荐的历史类书籍。我是个《资治通鉴》的疯狂推崇者,但它对普通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所以,如果想拥有一些本国历史的基本认识,我还是推荐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入手。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的讲义修订增补而来,钱先生开这门课的背景是日军侵华,为了让学生对国史有大致的概念,对本国的历史有理解、有认识,钱先生才开了这门课,完成了这部书。书的序言里,钱先生提倡对本国历史要“有温情的理解”,真是用心良苦。
借助这本书,希望能对我们的历史有个大致的解,也是对我们自己何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个基本思路。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是简单生活的,每个人身上,都叠加了很多历史和传统,我们都是带着时间的尘埃生活的,谁都不能例外。
02这部书代表了我推荐的哲学类书籍。大学期间,哲学书一定要读一点儿。我们接受高等教育,要义之一,就是要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能赞叹人类智慧的美好和高妙,阅读哲学书籍,就是给我们一个感慨的机会。
比感慨和敬畏更重要的是训练我们的头脑。所谓高等教育,首先意味着更理性、缜密的头脑,阅读哲学书籍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更有逻辑。
这部书的好处是,充满哲学的思辨和智慧,却是用散文的笔写成。罗素先生写这部书,异于其他哲学史的是,他每写一个阶段,先从社会风俗入手,读了一部哲学史,顺道读了一部西方社会史,一举两得,再加上文字的美好和智慧的精妙,一举四得。
03这部书代表我推荐的文学类书籍。若对文学不感兴趣,可以忽略它。但是,但凡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点点爱好,想要了解一些文学历史,这部书肯定是首选。
如果不想了解文学历史,只想读作品,《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都是普及入门书,可以读,未必最好。比如唐诗,直接读《唐诗三百首》,肯定不如读《唐诗百话》更好。
如果这些都不想读,想找一本书作为突破口,让自己爱上诗词曲赋,我建议直接读《西厢记》,江晓原先生有个观点:从这本书入手,可以打开通往古典诗词的通道。这是有道理的,一个跌宕的故事,配很多好文字,这是读书人的福气。
04这本书代表我推荐的国学类书籍。眼下国学热潮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提倡国学是好事,但国学骗子、国学贩子盛行又很恐怖。我们今天讲的国学,主要是经学加子学。想要弄清楚经学流变,读皮锡瑞的《经学历史》好像很对路,但太专业了,曹聚仁先生这本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曹聚仁先生是章太炎的入室弟子,又长期做记者,既有学问,会写文章,又懂得面对普罗大众该如何尽到传播之责。读这本书,真实的感受是,踏实而明快,所谓的国学之义,曹聚仁先生都涉及到了,写得又清晰而真切,有阅读的快感,还能晚上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难得。
把这本书读熟了,再碰见那些大言炎炎谈国学的家伙,两三句话,就能问的让他们现了原形。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本书是照妖镜。我是大学里熟读了此书,才少受了不少骗,至今想起来,还是感谢曹聚仁先生。
05这本书代表我推荐的经济学类书籍。人是经济学动物,相对于欲望和需求的无限,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为前途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与稀缺性作斗争。我大学时候不太懂这些道理,经济学的书读得很少,后来才明白这些内容是我们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可缺少。
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当然是萨缪尔森他们的《经济学》了,这部书我也啃过。如果能直接啃,会很好,但作为基本知识结构的阅读,我觉得这本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足够了。
去年,国内某著名经济学家(我忘了是厉以宁还是许小年)参观我们单位,在我的桌子上看见这本书,还颇为赞许地拿起来翻了翻。
我没有接受过经济学的训练,纯靠着兴趣找书。这本书我读过好几遍,个人觉得是一本选对了的书。这几年,经济学的普及读物越来阅读,什么《魔鬼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大家用意都很好,也都被传媒时代逼着放下身段给大众讲经济学的故事和原理。这本书介于严肃和普及之间,清晰、流畅,很有分寸感。
06这本书代表我推荐的心理学类书籍。心理学的书籍一定要读一点儿,不是为了揣摩别人,而是想借此更加理解自己。
心理学的水太深,我的入门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读过了,才知道我们并不是随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心理学我是外行,只是草草读过几本,其中还包括和专业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越读越觉得,大学时该认真多读几本,现在还后悔,在学校时没有认真读更多这方面的书。
弗洛姆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引子来读,也可以作为大学的必修课——谈恋爱的参考书目来用。大学里,读书很重要,谈恋爱更重要,学会有尊严的、体面的谈恋爱尤其重要。弗洛姆不是提供恋爱的方式,而是在探寻爱的意义和本质,对于青春期骄傲的大学生们,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
弗洛姆的学术背景在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之间,一生致力于修正和提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这两门学科都是我喜爱且努力在读的,思想家思维的深度和清晰度,是标定他重要程度的两个重要方面,弗洛姆在这两方面都得高分。
07四大名著选一部,熟读,我觉得极其有必要。作为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对自己国家文化中如此重要的小说没有涉猎,没有熟读,实在说不过去。
读熟至少一部,里面的故事、人物都会有效地化入自己的生活中,浸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一本古典小说为引,深入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中,会比干巴巴的理论更温和、更有趣。
这是基本常识,不多说了。在这一类书里,我其实还想推介金庸的武侠小说和《聊斋异志》、唐宋传奇小说,都可以选,都值得熟读,不只是休闲式的阅读,都对人生有直接的好处。
08《论语》是每个人中国人都该熟读的书,当然,这一类书里,熟读《孟子》《老子》《庄子》都会很好,重要的是选其中一部熟读,道理不用多讲。
首推《论语》,是因为它一直浸润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里,你可能没直接读过,但一定受过它某方面的影响,而孔子,又实在是个很好玩的老头,读他的书,一点都不亏。
选李零先生这个版本,是因为他写的好看。李零先生文献学出身,功底极好,不会像某女学术贩子漫天乱讲,扎实而能好看,最是难得,关于《论语》的读法和版本,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书单|别跟着于丹瞎乐了——读《论语》,看这7本书就对了
09文集类的推荐,我本来想推荐《鲁迅全集》,但觉得他对现在的大学生太沉重也太晦涩了;又想推荐《王小波文集》,王小波也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我觉得他的书大学阶段一定要读读;还想推荐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集、博尔赫斯的小说集和卡尔维诺的小说集。
但最终,我选择了《胡适文集》。胡适是对整个中国文化史都很重要的人,传统学术底子好,又受过理科训练,崇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语气和缓、温和,关心学问、关心人间、关心年轻人。他和鲁迅是他们那个世界的两极,都是一片热枕,表现方式却迥然不同。
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更加服膺鲁迅,但不管浸在鲁迅的思维和情绪里多久,只要翻开胡适先生的文字,我都会从内心深处崇敬他。中国需要一个或者几个鲁迅,但需要成百上千和胡适,如果真有这么多的胡适,中国一定是有希望且美好的。
10这次书单里,唯独这本书是我曾经厌烦,后来又心平气和重新读、反复读的一本。
中学时,我读它极有目的性,一本书竟然能洞悉人性的弱点,能帮助自己立足,不为人所乘,又能洞悉人性,太棒了。
大学时,放弃鸡汤,也就顺道厌弃这本书,觉得卡耐基太鸡贼,拿人性作文章,专门捡好听地跟人说,政治上正确,感情上高尚,还有他的写法,完全是冲着教导人去的,太假了。
到现在,再读这本书,看到的全部是一个在人世间历练浮沉很久的人,给人们温和、理性的建议。他说我们在骂人之前,要先替别人考虑,责难人之前,要先想想别人的不易,这不是鸡汤,而是宽容。人性无法细究,因为细究会看到太多阴暗,时常会让人沮丧,但我们还需要苟活下去。那么,了解人性的弱点在哪里,看到黑暗和阴影的时候,不至于沮丧而绝望,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是来自人性深处,是我们需要克服也可以克服的,这样生活就有了希望。
人们喜欢刻毒地数落,因为很痛快,但这种温和、理性、从容的态度,其实才是最需要修养,最应该修养的。
在大学里,读什么书,就是在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社会大得很,复杂得很,我们身边不缺锐利刻毒的人,更不缺平庸的人,缺的,恰好是这种人。
网友评论
出来工作之后,才知道,学习不是没有用。
只是,学的还不够广,不够深,而且没有训练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没用。
如果大学还能重来,我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和领悟。
在可以好好学习的时候,不要着急的去玩。
虽然,玩也能有很多收获。
但是如果不用心领悟,玩的收获,性价比没有读书高。
人生,总要学习,竞争力在于,学的快与慢——尤其是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
现在是一个好时代,因为知识的获取,
比以前容易太多,所以人人都有机会,拼的只是你愿不愿意成功。
学习的途径:
1、读书万卷 + 领悟 + 训练
2、旅游(走路) + 领悟 + 训练
3、阅人无数 + 领悟 + 训练
4、名师指导 + 领悟 + 训练
5、网络学习 + 领悟 +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