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每天坚持写日记吧坚持写每天写1000字
为了避免社交焦虑,不社交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为了避免社交焦虑,不社交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作者: 闲庭落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1:11 被阅读18次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脸红心跳、腿发抖

    在聚会中,只找自己熟悉的人聊天

    不敢正视对方的视线

    能用微信解决的事情,绝不打电话

    聚会回来,总是有一种挫败感

    社交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次地躲避灾难

    生活中,这些现象经常在一些人身上发生,甚至被别人称作不合群,其实,这就是社交焦虑的表现。201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社交焦虑是美国第三常见的心理障碍,有7%~12%的美国人受到社交焦虑障碍的影响。

    《无压力社交》中说,“社交焦虑植根于一个人的思想中。他们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差,或者对自己议论纷纷,即自己时刻处于出丑和被嘲讽的风险中。”

    所以拥有社交焦虑的人,宁愿躲在家里,和网友聊个不停,也不愿出去参加社交。虽说在这个时代,对人越来越宽容,我们只需要一根网线和一台电脑,或者说只需要一个WIFI信号与一个智能手机,便能获得天下讯息,可是社交依旧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不会社交的人,或者恐惧社交的人,他的生活、工作甚至亲密关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社交焦虑的人来说,他看到喜欢的女生,不敢去打招呼,不敢去表白,机会就这样白白错失。面对大客户的时候,即使鼓起勇气上前去介绍自己,也是脸红脖子粗,说话结结巴巴,这样的表现客户会把机会给你吗?在工作中,他只会埋头苦干,不会在领导面前,说出自己的成绩,甚至自己8分成绩,从他的口中说出2分也就不错了。这样的人,领导也只会将苦干的任务交给他,而重要的任务根本不会考虑。对于这些影响,你还会觉得不社交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在这本自称是写给“社交恐惧”人士的自助指南中,教给社交焦虑者转变信念和行为,让社交变得更自在,同时在社交场上展示出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工作、交际变得更美好。

    《无压力社交》是认知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吉莉恩·巴特勒的经典著作,巴特勒同时还是英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什么是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就是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感这一现象的统称。说白了就是,在与他人交往时,会害怕、恐惧,从内心排斥。能在家里待着,绝不去参加聚会。即使硬着头皮去了,回到家里后,又开始反思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处处做得都不尽如人意。像个失败的小丑,开始自责。

    对于社交焦虑这件事情,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情况,不过有些人轻有些人重罢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说过,“社交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体,就像刚踏上异乡土地的旅人。他们不懂当地的语言,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因此,即使像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这么容易的事情,他们做起来也会显得十分笨拙、幼稚。”

    拥有社交焦虑的人大都有以下几种表现:

    1.  过度警戒性,缺乏安全感

    他们在进入一间有人的陌生房间时,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如果房间里有一群人的话,他们会在外面徘徊很久,直到有熟人来了,才会一同进入。而进入房间后,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是个小透明,不希望别人来过多地关注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个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走钢丝表演者,每次他都能轻松自若地完成表演。有一次,在表演前,他一直在嘟囔,这次实在是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出现失误。谁知道,这一次他不仅没能完成表演,还失足身亡了。瓦伦达效应说的就是越是在意某件事情,越可能出现失误。越是轻松上阵,越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拥有社交焦虑的人,总是过度地关注自我。这样就使得自我意识占据了注意力,让人无法关注内心情感以外的任何事情,甚至还会让感官出现瘫痪。

    2.   负面情绪占据了大脑

    拥有社交焦虑的人,非常敏感,一方面时刻关注着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又时刻在内心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打分,只是他们通常都会用消极的词语来评价自己的表现,总觉得自己在这次聚会中没有表现好,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你觉得自己不善于社交,不会沟通,那么你就越害怕社交,越害怕沟通。

    二战期间,由于战事连绵导致一些士兵出现了消极情绪,他们自由散漫、不听指挥,给队伍的士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心理学家想了一招,让这些士兵每个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在信中向家人说,自己在部队听从指挥、英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半年后,这些士兵的消极情绪一扫而空,反而越来越像他们信中描述的那样。

    《无社交压力》中说:“社交焦虑者对自己的批判简直是无穷无尽的。”这从而也说明了社交焦虑的人越是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在社交场上也就越难以应对自如。

    3.   放大不良感受

    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行事,害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没想到越是这样,他们越容易犯错。而犯了错之后,他们就会在内心无休止地责备自己。甚至,别人根本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对,他们自己也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

    在社交焦虑者的意识中,他们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差,甚至议论纷纷,感觉自己时刻处于出丑和被嘲讽的风险中。他们不停地推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推测合理。

    我们常常认为内向的人就是社交焦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内向的人不是害怕社交,他们只是喜欢安静、不爱说话而已。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都是内向的人,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

    《无社交压力》中说:“社交焦虑者会反复思考自己和别人的互动过程,就好像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惊险地避开了事故’。”

    什么导致了社交焦虑?

    就像是有人内向有人外向一样,对于社交,也是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害怕社交。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社交焦虑呢?

    1.   生物因素

    害羞的人,在与别人见面的时候,还没有说话,就开始脸红。社交焦虑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身体反应,不敢直视对方的目光;在别人盯着自己看的时候浑身不舒服;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让自己发言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由于身体的唤醒系统造成的,也就是说,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就会发出反应。只是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与强度是不同的,也就造成了有些人可以谈笑自如,有些人却畏畏缩缩。

    唤醒理论是由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他认为个体活动空间逐渐缩小时,其唤醒水平随之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交焦虑者可以自如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却在面对哪怕一个快递小哥送上的快递时,也会紧张不安,甚至连句谢谢都不好意思开口。

    2.   认知性情绪调节

    有这样一个实验,给试验者注射肾上腺素和食盐水,却告诉他们是对视力有帮助的复合维生素。

    将参加实验的人员分成了三组,正确告知组,告诉他们注射后会出现脸发热、心跳加快、手发抖等情况。

    错误告知组,告诉他们注射后没有什么反应,或者会头疼、发痒、发麻等。

    还有一组是无告知组,只给他们注射盐水,什么也不告诉。

    同时,把这三组人分别放到欢快的环境里与怨愤的环境里。

    结果,错误告知组最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正确告知组不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告知组完全按照自己的评价做出反应。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这也就是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认知理论。

    社交焦虑者不自信、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善于表达感情,在自我认知情绪中就会表现为自我责备、灾难化、责怪他人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3.    糟糕或创伤性经历

    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若是在校园被欺凌,或者在工作上总是被批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合群,常常被别人指责,融入不到集体中去,那么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在家庭里,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家里孩子多,忽视了他,这也会造成他不敢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害怕社交。如此,越焦虑则越在集体中难以表现自己,更难寻到自己的位置。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甚至于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自己不知所措,连打招呼都成了难题。

    就像梵高,他的出生就像是哥哥的替代品,没有感受过父母一丝一毫的爱,上学的时候,他总是被孤立,不得不退学,在家里待了三年。后来,即便换了一所寄宿学校,同学们还是取笑他,叫他红发佬,导致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创伤性经历如果没有得到疗愈,会陪伴一个人的一生。直到工作后,他依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是被排挤、辞退,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生中,除了弟弟,他再没有其他的朋友。最后,梵高走进他深爱的麦田,举枪自杀,与他童年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韩寒说,我不喜欢社交,不是我处理不好社交,而是我纯粹意义上的不喜欢。

    社交焦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亲密关系等,你可以不喜欢社交,但是不能社交焦虑。就像韩寒一样,需要社交的时候,他从容淡定地出来为自己的影片做宣传。不需要社交的时候,他只专注于拍电影与玩赛车。

    1.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无压力社交》中说:“社交焦虑的人因为自我觉知和过度自我关注而忽视别人,因此更可能冒犯别人。”

    社交焦虑的人对每一次社交都会有心理预期,他们就像会读心术一样通过别人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甚至只是随口说出的一个词,在心中不停地推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哪怕对方只是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将那些不好的评价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心中不停地评估着自己的表现。由于过度地关注自己的表现与别人的评价,使得注意力没有分散的可能,反而更容易忽略外部世界,让别人觉得他们格格不入。

    在心理学上有个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社交焦虑的人普遍都有晕轮效应,他们一直耿耿于怀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表情,哪怕是穿的衣服,他们也会觉得不合时宜,给自己无数的负面评价。

    其实在一个公众场合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对你那么关切,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在注意你。无论是你的穿着还是你的话语,别人或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抛弃这些负面的因素,随便找一个人聊聊天,你会发现社交焦虑也不是那么不容易克服的。

    2.  自信是社交场上的利器

    在遇到事情时,每个人都会紧张,那些看似侃侃而谈的人,或许他们正在用侃侃而谈来掩饰内心的紧张。

    林肯就是个自卑的人,常常会紧张。后来,每次看到报纸上有赞誉自己的话,他就剪下来,放在口袋里。久而久之,每次遇到重大事情他又开始紧张的时候,就拿出纸条读一读,给自己加油鼓劲。从而摆脱了紧张的习惯。

    就连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也说,“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3.  直面现实

    社交焦虑的人常常对社交采用一种回避的策略,觉得自己不参与就不会有挫败感。可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终究有社交的需求。总是回避,只会让人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焦虑。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抛弃掉焦虑,让自己从容地社交。

    A.  给自己设定目标

    既然社交焦虑的人不敢当众开口,那么可以给自己从小目标开始,比如,每天要向公司门口的保安打招呼。这周在周会上要发言。让自己一下成为社交的焦点,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慢慢来。看到成绩后,自己会更有自信。

    B.  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那些提前知道的聚会,做好准备。比如,下周要开周会,提前了解周会的内容,自己做好发言的准备,将框架写下来,到发言的时候,便不会再紧张了。害怕与领导谈话,那么每次都把自己的工作准备好,谈话的时候,多谈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C.  适时给自己奖励

    设立一个表格,每次完成一个目标,就打个勾,一个月下来,如果能超过20个,可以奖励自己一个小物品。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成败都要坚持,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一次成功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摆脱了社交焦虑,或者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无可救药,那么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研究显示,社交焦虑对人的影响平均持续22.9年之久,如果不正视它,那么整个人生都在焦虑中混过去了。

    人生本来就是个大胆试错的过程,那些看似社交场上的焦点人物,他们也是一步步从社交小白走过来的。只要不怕犯错,不苛责自己,社交焦虑不过是一个思维模式而已,抛弃它走向新的人生,你会豁然开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避免社交焦虑,不社交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cq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