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真正可持续性的行为是不损己的 ,同时也是利他的。
纯粹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可能长久,这种行为模式构建起来的利益堡垒,会触发一部分群体性的抗议 。如果这一部分群体其力量足够强大,总有一天,堡垒会坍塌,时间早晚而已。
同样,纯粹损己利人的行为,也不可能长久,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团体的能量和资源都有其局限性。如果持续损己,你耗不起,迟早会被彻底灭掉。
所以,所谓的共赢模式,本质上是寻求多方利益平衡的一种方式,为的就是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诉求,从而达成多方都可以持续性发展的局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8497/fe6cecf4730fa771.jpg)
二、有时候,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否执行到位?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如果因缘果报是现实世界发展变化中的客观规律,那么,不同的事物,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不完全一样的。
如果把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比喻成种子的话,那么,则果报呈现的时间跨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譬如:在有些场景里,在几十年前撒下的一棵种子,在几十年以后才有果报。而这个呈现果报的时间,有的情况下,则时间跨度更短,为几年、几个月、或者几天、几个小时不等。
所以,明白了这个底层逻辑,看待或者处理事物时,眼光就不要仅紧紧盯在眼前的果报上,要溯源当初的种因,全局观系统的看待和处理问题。
同时,眼下的种因,也是日后果报的根源。一切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滚动循环向前发展变化。
这也是俗话说的:众生追果,佛求因。
所以,在不断动态变化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成不变的。适应变化,求果的同时,先修因,及时的调整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使之朝着好的果报发展,这也是一个物种的生存能力的体现。
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释义新解
得来全不费功夫,正是因为前期已经费了很多周折、下了很大的功夫、踏破了铁鞋探索、寻找或者追踪依然无果,几乎是把所有可能或者不可能出现的情景都去了解了一遍,才有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为前期下的功夫已经足够,已经为事物的发展结局做好了铺垫,所以,才有后来的得来全不费功夫。还不是真的自始至终守株待兔,什么都不干。
五、跟高手过招,高下立现。
有时候,跟能够或者已经拿到结果的人学习,你才能够提高拿到结果的概率。这其中,涉及到处理事物的方法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标杆之所以成为标杆。标杆相当于一面旗帜。标杆的内核,是一整套系统的处理问题时可成功落地执行的方法论。
图文简书首发,尊重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