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学习体会八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96天(加上打卡鸭21天),开始阅读第五本书《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第三章《潜藏的整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把握对立的张力》两节。
■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
当我坐下来计划如第一个个案所描述的教学环节时,我是以第一个悖论开始的:学习空间应该既有界限又开放。为了说明这个原则,我翻到了当时在课堂上阅读的文本——《心灵的习性》。
一篇好的课文既包含开放性也包含界限——界限是由一系列清晰又引人入胜的论题构成的,而开放性来自于以反省思维的方式探索这些论题。
为了实践第一对悖论——学习空间应该即开放又有界限——我决定通过请学生把焦点集中在《心灵的习性》的自由画像上以确定界限,然后在学生们自己的体验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使这个空间开放。
第二个悖论要求学习空间既有紧张的气氛又令人愉快,在这里学生们既接受挑战又受到欢迎。我希望通过把自由提升为一个我想让学生反省的观念来营造这种紧张氛围,我知道自由是他们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些学生还在反叛家庭,还有学生觉得学校过度地约束了他们的生活。
为了证明第三个悖论——学习空间应该既欢迎集体的意见,也鼓励个人表达意见,我是这样开始的:我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安静地思考他们最好的想法。
第四个悖论——我们应该既尊重我们生活中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原则的“大故事”——这一悖论交织了我所描述过的所有教育活动。这个张力很难把握——不仅因为学术界不相信这些琐碎的小事,还因为这些小事都是学生们最感亲切的事情。如果给予放任,他们会躲藏到自己的小世界而逃避大的纪律约束。
第五个悖论,即教学空间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资源作充分的支撑,通常是用在比喻的意义上。在大多数教育背景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孤独地沉思。
第六个悖论包含了创建一个既欢迎沉默也鼓励表达的空间。在我研究的那节课上,讨论很多,但只有一小阵沉默,即当我要求学生们对我提出的问题集中他们的想法并做记录那一小段的沉默。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间歇。
实践我刚刚描述的悖论的具体方式也许跟我的自身认同有关,而不是跟别人有关。但是在课堂上实践悖论并非仅限于我教的各学科或学生。
悖论原理没有提供与教学对应的理论。但如果这个原理适合真正的你,它就能对任何水平的教育以及任何学习领域提供指导。
■ 把握对立的张力■
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一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这一情境对把握任何一种悖论(不只是沉默和表达)都指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
我们必须体验忍耐的另一种状态,直到一种更大的爱出现:那就是受难。除非我们愿意承受对立事物的张力,除非我们懂得,我们既不能回避受难,也不能仅仅要求幸免于难,而应该积极地拥抱这种开阔我们自己心胸的方式,否则我们不能利用悖论的能量教学。
当我们忍受不了通往更高境界的磨难时,我们就不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我们把握住对立的张力,把探究的大门敞开,吸引学生进入一个我们能共同学习的领域。
他的话语能轻易地解释在教室里难以把握对立事物张力的教师的状况:耐心地对待心中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尝试去喜爱矛盾本身……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能得到答案——关键在于去经历一切。
假装是分离的另一别称,是一种妨碍我们培养优秀教学所依赖的联系能力的状态。当我们假装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了共同体与我们自己、与我们的学生、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联系,放弃了与作为教学根基和成果的共同中心的交流。但是当我们理解了那一句“关键在于体验一切”,我们就会重新赢得失去的一切。
从作者的阐述中不难看出,悖论原理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课堂教学也要讲究张弛有度,把握好对立的张力。教学氛围既轻松愉快,又开放有度,思考问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张开我们的怀抱,敞开探究的大门,吸引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开启一个全新的学习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