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劝自己心仪的风尘女子从良,没想到人家选择了出家。
有一宋人笔记小说《泊宅编》中,记载了苏轼与琴操的一番对话:
东坡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
琴操笑诺。东坡:“何谓湖中景?”
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又问:“何谓景中人?”
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
再问:“何谓人中意?”
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还问:“如此究竟如何?”
琴操默。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与苏轼能够对上话的,绝不是常人。琴操,这名字是有典故的,也不是没文化的人能够起得出来的名字。你也别看这琴操是妓女,在唐宋时期,“妓”这个称号可不全是贬义,也不全是我们印象中的只是陪客人喝喝酒,打情骂俏,陪玩陪睡的所谓“妓女”,有相当一部分是才女沦落到了风月场所,并且是卖艺不卖身,保持了很好的洁操。她们多数是官宦人家的女孩,由于父亲被贬,造成家道中落,加之女性无法走入社会选择工作,为了生活,只能选择这条路。她们都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文学素养根本不输男子。比如,鱼玄机,温庭筠的忘年交,她一开口就吸引了温庭筠,并收为弟子。
今天要说的这位琴操,也是一位大才女。
由于她的才气,吸引了大学士苏轼,并视为红颜知己。也正由此,苏轼不想她长期在岁月场所混,想动员说服她从良,换个生活方式。
他们的对话简短,都是引用唐代诗词名篇中的句子。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很美呀,就像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一样的美。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那这景中的人怎么样呢?也是很美呀,可以用“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来形容。这是唐代李群玉的《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的第一句。
那你觉得这里你和我是怎么想的呢?琴操很霸气地回答,我才不管他杨学士多有才华,但我也足可以让鲍参军感到窘迫。这里的杨学士指的是杨日严,鲍参军指的是鲍照,这两位的学识和名气这里我就不多描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
当苏轼再追问,有这样的才华最后会怎样呢?琴操黯然无语。
再当苏轼自言自语地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这句话是引用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就算是你才情心气都堪比天高,最后年纪大了,还是只能嫁给做生意的有钱人,当个家庭主妇而已。
听到这里,琴操算是彻底绝望了。虽然她与苏轼相互崇拜,相互爱慕,但此时,她明白了,她与苏轼是不可能的。从苏轼的话中,她听出了不可能,听出了绝望。她知道,她与苏轼本不是一路人,本就不该心存幻想。
琴操沉默良久,答曰:“谢学士,醒黄粱,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琴操不愿等到自己年老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妇”,而是削去长发,出家修行于玲珑山别院。
此时的琴操16岁。
后来,苏轼在官场也是被一贬再贬,当琴操得知苏轼被贬赡州后,她感觉到此生再无机会见到苏轼了,在绝望中抑郁离世,此时她24岁,已出家了8年。
苏轼听说琴操去世后,也异常的伤心,只说了四个字:是我害的。
琴操是含羞的,亦是失落的。原本是大家闺秀的琴操沦落为歌妓之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善解人意,性情中人的苏轼是真心不解琴操本意,还是另有隐情,更也许是一段错过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