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一点小烦恼
时间已经到了22:40,一天又快过去了。今天似乎和往常一样,但细想一下,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最近设计任务比较多,时间又催得比较紧,我感觉明显有些焦虑了。
过完春节上班以来,已经加班快一个月了。看这阵势,我又快要陷入加班的节奏了。
不过部门领导却总是觉得我的工作慢了。在我们设计院各部门里,他算是对工作要求最高的部门主任了。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你Deadline,最不喜欢给你做的事情就是表扬。最主要的估计还是他自己业务比较厉害。
这两天,我认真回顾了一下:他要求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从自己身上思考下去,发现我的状态,尤其是对时间管理的状态,确实有点滑坡。
比如说,冷不丁的就把手机打开,看看微信有没有什么消息;看看朋友圈里有没有什么八卦;又或者习惯性的把手机解锁又锁屏,却不知道为何;经常一个问题还没处理好,打开一个文件,就把之前的工作放到一边去,转而做其他的工作了。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
遥想当年,我也曾有过高效率办事,没有焦虑的时候。记得当时用了番茄工作法+工作清单的任务管理模式。
为什么怎么最近却总陷入对自己不自律的道德审判之中呢?
只能感慨,人性总是在反反复复中备受煎熬与挑战。
2、一个机缘一段话
直到今天听了得到《万历十五年》解读里的一句话之后。才让我对此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没错,就是你在文章开头看到的那句话: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
3、一点思考与规划
纯粹的自律,更像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东西,它是大多数成功者的优秀品质之一,但它不能与其他手段、方法或者品质习惯割裂开来,也不能在我们的心中妥协。因为认为一开始做不好,就觉得自己不会具有这种优秀的品质。
当然,仅仅把它放在嘴边,又不能使我们自动养成自律的优秀品质,我们还得靠不断的思考、行动、试错和改进,进而不断完善才能有所突破。
写到这里,我的一个写作番茄时钟(25分钟)过去了。按照规矩,我必须去休息5分钟,刷会手机,喝口水,或者做一些其他放松。
好了,玩手机去了,5分钟后见。
Over,5分钟结束了,我要开始接着写了。
下一个番茄钟,这也是我今晚的写作规划,给自己定了两个写作番茄时钟。
我承认在刚才的5分钟里,我刷了一会哔哩哔哩,看了一会别人解读的《汉武大帝》电视剧。
是不是有点不自律呢?竟然在写作的时候去刷手机!
NO,今天,我完全没有对自己进行“是否做到了自律”这一问题进行道德审判的想法。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写了,用番茄工作法。按照规划:我已经工作了25分钟了——认真且疯狂的写作25分钟。我是在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模式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25分钟写作/5分钟休息,写作时间是休息时间的5倍。
想想吧:一个普通人,一天至少休息8个小时(包括吃饭、睡觉、午休和打盹儿),一天24小时,假设剩下的16小时全部用来工作(虽然这有违劳动法,但此处只是为了打个比方),工作时间也才是休息时间的2倍。
貌似不能再高了,因为就算是大家诟病的996“福报工作制”,一天也才工作12小时。
看到这里,你还会为刷一会手机而自责吗?
大胆的说出你心中的答案吧:完全没必要!
但是,有一点前提是:我们最好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或者说约束机制。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用的是番茄工作法,是在手机里面下载一个番茄ToDo的APP。一旦点击番茄时钟开始,那么在25分钟之内,我没有办法打开其他的APP或者对手机进行其他操作。
这样就可以在工作的同时,防止自己无法自控情况发生。
上面聊的只是自律的一点感想、一个技术层面的实践。
我想谈起自律,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想说的,当然有些话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说,有机会下次再进一步探讨吧。
今天,我想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那就是用法律、制度和技术能解决的事情,大多数是的时候真的不需要先进行道德的审判,也不用扯上道德问题。
不要把问题和想法放在我们的脑子里空转,然后因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对自己进行道德审判。
不妨,开阔我们的视野,寻一寻出路,找一找技术手段和具体的行动指南,然后大胆开始干起来。
(手写✍于2022年4月6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