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人们常以为准备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机会真正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在浪费时间。”
当机会来临,有的人明明看到了,却让机会流走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似乎处处充满机遇,还是有人抱怨机会不属于自己,原因大多是没有准备,能力不足,积累不够。
《成长势能-个体崛起与能力变现》这本书告诉读者,具备了竞争力、思考力和行动力这三大能力,普通人也能实现快速崛起。
这是一本写给职场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的行动指南:如何主动学习、累积势能、持续成长,最终打造个人品牌,实现变现。
本书作者任康磊老师是畅销书作家,26岁成为百亿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百万人次学习网课讲师,网上作品有超过一亿次的点击率,常年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帮助多位自由职业者实现年收入破百万。
任康磊老师在书中说:“只有获得竞争力、培养思考力、打造行动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个体崛起。”
01 竞争力决定商业价值
互联网带来的一大好处是信息更透明,同时也使竞争更激烈。想打造个人品牌的人大量涌入网络,希望分享这块大蛋糕的美味,蛋糕不会无限增大,没有竞争力,就跑不贏大多数人。
所以,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数值,是通过比较才能显示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有了比较,也才有了价值高低。
如果用分数表示一个人的竞争力,分子,就是我们每个个体,分母,就是与我们在同一赛道竞争的人群。
作者换了一个视角,提醒读者,不要想着做大分子,在同一个领域,分母越小,竞争力越大。
作者的建议是打造个人特色,错位竞争,单点突破。
错位竞争,是指当某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时,我们不要直接参与,而是要避开漩涡,依靠自身优势,从另一个角切入,度参与原本的竞争。
任康磊老师本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但这一领域人才济济,于是他没有选择正面突围,而是通过写书和做线上课程提升竞争力。
通过出书和线上授课,他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出书的TOP1,图书销量TOP1,线上课程播放量TOP1,这三个TOP1,显示了他强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强大的竞争力。
02思考力决定能走多远
头脑产生想法,想法产生决定,决定产生行动,行动产生改变,改变推动成功。
成功者的共性就是具备超过普通人的思考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增强思考力火箭模型。
从下到上依次是底层假设、自证预言、认知框架和价值排序四个部分。
底层假设,是一个人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方向。
有消极的会限制人的发展,比如:我太老了,机会都是留给年轻人的。
也有积极的,会鼓励人不断成长,比如:一切都是变化的,一时的成败决定不了未来。
自证预言,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不断为自己找到证据,活成想像的样子。同样也有消极的想法和积极的观念。
认知框架,是指人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得出 结论也会不一样。
积极的人,面对困难想的是如何克服,结果总能找到出路,消极的人,面对困难想的是能不能克服,结果常常被困难击退。
价值反映的是我们心中什么最重要,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哪些事情对我们有意义。作者提出,要对自己的价值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集中优势资源和精力,先做排序靠前的事。
用作者的话总结,“增强思考力模型”中,
底层假设是一级燃料助推器,决定火箭能否升空。自证预言是二级燃料助推器,决定火箭能飞多远。认知框架是三级燃料助推器,决定火箭能飞多快。
价值排序是头部指挥舱,决定火箭飞向哪个方向。
03行动力决定变现能力
有人说:“行动是万事之首,任何时候去做的事都好过空想。”
想法再多,再好,落地实现才有意义。在人人都可创业的今天,行动力决定了变现能力。
行动力最大的障碍是拖延。克服拖延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好的习惯,用习惯的力量支配行动,而不是单纯依自制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信念,提升对良好习惯的认知,给其一个积极的底层假设。
二是行为重复。习惯的养成类似肌肉记忆,重复是前提,习惯不是消失,而是被新习惯替代,如果没有持续的重复,旧习惯依然会卷土重来。
三是适当奖赏。正向激励会提升人的自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勇气。比如发个朋友圈,晒一下健身成果,朋友的点赞会成为你的动力。
04 写在最后
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认为,互联网降低了人们成名的门槛,他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人生有无数个15分钟,从现在开始,着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思考力、行动力,你着手越早,用心越多,那个15分钟来得就越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