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师的《四十才是青春》读完已经整整一周有余,但迟迟没有下笔来写读后感,总在想我要以哪个点写起?
拿到书翻看目录,每章都是一个小故事,通俗易懂、语言朴实,娓娓道来,就像唠家常一般,没有太多华丽浮夸的语言,读了一段很上瘾,有点爱不释手,读完全书,让我感叹到:书还可以这样写?看似简短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01.行动派
张亚凌老师问:“为啥想做生意当老板。”
蒋老师嘻的一笑,答:“我长得胖,像老板的派头,不当老板却让人误以为是老板,不就亏了?再说了,我老婆是‘副总’,我得配得上老婆呀,就给‘逼’成了老板。”
是玩笑当真说,还是真话像玩笑?在第一章中找到了答案:为了自己有小车开。
简单吧!一个简单的想法,成就了一位身家千万或者亿万的老板,对于创业有人可能就是想想,而蒋老师却是彻底地行动派。在妻子、阿舅都反对、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地出来创业,可想像一样,这样的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厂房是一间100多平米的小屋,三台冲压机,四个工人加上老板自己,这就是蒋老师起步时的家当。机器工作的时候,小屋的瓦片似乎都要掉下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蒋老师都没有放弃,一步步地靠自己拼搏下来,借款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大厂房。
我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自己不怕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地挑战自我,或者蒋老师心中有一种力量吧,是不是可以总结为:“因为热爱,所以拼搏;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02.诚信
去阳澄湖买地投资建厂房,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与亲朋好友、与村民借钱,书中写到了去与妻子的哥哥-阿舅借钱,当初阿舅反对他出来创业,但这次阿舅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厂子抵押出去借钱给蒋老师。
还有向亲朋好友借款近千元,妻子说:“他们相信你,所以把钱借给你。到年底他们的利息不领走,你也得算利息给他们。”就这一句话,一年就要多付出去利息四五十万元,就像蒋老师自己说的虽然钱花了,但留下了好名声。
蒋老师一个星期就能借到几百万元。扪心自问是否你/我能借到?所以说这就是做人的诚信,好口碑在外,有人相信你;如果没有好的诚信,好的人品,谁愿意把钱外借。这个社会借钱不还的人很多很多,谈钱色变似乎也不夸张,所以能借到钱也是有本事的人物。
03.小蒋也是好样的
记得读书时,班里有个富二代,妥妥的纨绔子弟,所以对富二代印象一般啦!蒋老师的儿子也是富二代了吧!但从书中读到的几篇文章来看,小蒋这个富二代不一样,是一位务实、有眼光的,有领导能力的年轻人,蒋老师教子有方,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儿子做了好榜样,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
其实就像我开篇所说,书中的每一章都能学到做人或者做事的经验、智慧,值得反复的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