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总有一个奇怪的定律,很多人知道这部作品或这幅画,但是却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这样低调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可能离奇,可能远不比他们的作品有趣,但是无名的创造者与他们有名的作品是一个整体,也许在你了解了创作背后的故事后,回过头审视杰作会觉得它们不是空有其名。
在20世纪初的英国,有一只叫作彼得的小兔子和他的朋友们走进了小朋友们的文学世界。现在,你能看到他可爱的身影出现在茶叶罐子上、同名动画片中或者各种周边产品,他能活跃一百年的原因除了可爱中的哲理,还有什么?
《波特小姐》讲述了彼得兔的作者,英国作家及插画家碧翠丝·波特的人生故事。波特小姐就是那个远不比她的彼得兔为人所知的存在。她热爱自然、天赋异禀、想象力丰富;她作为老姑娘,好不容易遇到了真爱,未婚夫却急病离世;她为了疗伤,来到了湖区,购置了农场,致力于保护自然,为英国人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波特小姐是一个很慢热的人,她不着急长大,不打算结婚,每天和她笔下的小动物们对话就很快乐了。波特小姐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家庭富足,无忧无虑,好不容易等来了迟来的爱情,得到的是父母的考验,以及未婚夫的死亡。
她也许一出生就得到了很多很多,不为钱发愁,小小年纪就展露出了绘画天赋,父亲也在默许自己画画,并替她骄傲,到了32岁,命运为她的幸福做了减法,与父母不和、失去爱情、创作动力不再,这些都是逼她自寻出路的动力,也许有些迟了,但是她终于不再畏惧成长,而她也会得到回馈。
两个相似的人
和其他女艺术家传记电影不同,开场时波特小姐虽然已经32岁了,她未婚也不打算结婚,但是她还是一副小孩子的模样,会独自和自己画中的小动物说话,会把它们称为是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伙伴。在别人看来,她是个神经兮兮的老姑娘,可她就仿佛活在奇幻世界一样,经她手诞生的彼得兔的确在纸上是活的。因为波特小姐看待事物带有滤镜,与众不同,所以她会成为神话。波特的梦想是能把自己写的故事和画的画出版成书,这部电影以此为契机,围绕她和她的出版商诺曼•韦恩的爱情故事展开。
愿意为波特小姐出书的出版社就是韦恩的家族企业,不过,他似乎和出版社没什么联系,一直都是两位哥哥与作家交涉,养活全家人。在母亲眼中,韦恩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不必那么辛苦,他每天陪自己说说话就好了。这是他甜蜜的负担,他是一个不被期待的儿子。
韦恩表明了自己想要工作的决心,两位哥哥将另一位不被期待的作家——波特小姐,介绍给了自己的弟弟。他们的打算是,波特小姐的小兔子和蝾螈爵士是很可笑的故事,很难大卖。如果踌躇满志的弟弟第一次接手工作就失败了,那么他就会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可是,韦恩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波特小姐的故事十分有趣。他和波特经常见面谈论出版的事宜,颜色、成本、插画数量,波特第一次由他带领去了印刷厂,亲自监工,她也想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做到完美。
波特和韦恩未来能发展成恋人关系的重要伏笔就在于他们是两个相似的人,家庭优渥,但从来不被家人期待能成大事。他们如此认真地跑东跑西,只为证明一件事,他们不是毫无价值的瓷娃娃,他们也想得到自己爱的人认可。
当《彼得兔的故事》出版后波特拿到样书的那一刻,她心中高兴极了,她成为了艺术家,成为了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女人。波特的母亲没有为女儿的艺术造诣而欣喜若狂,她只想让32岁的波特赶快嫁人,奈何她的女儿总是那么叛逆,天天画些幼稚的小动物,也完全不参加社交活动。
如果说《彼得兔的故事》的成功的确让韦恩的哥哥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也成为了长期与波特合作的负责人,那么当事人波特却没得到父母的回应。或者,波特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呢?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高兴。她从小就不是“讨好型”的女孩,在母亲警告没有男人会娶一个脏兮兮的女孩时,她还是为了在湖区追赶兔子把泥巴弄满了全身。母亲很生气,她却无所谓。父母的认可与批评对波特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她只是想当一个随心的人。
湮灭在等待里的爱情
《波特小姐》的爱情故事其实非常简单,韦恩欣赏波特的才华,能够理解她的奇怪想法,愿意做完成她出书梦想的辅助者,所以他爱上了她。这样的展开虽然简单,但相辅相成的确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爱情。
在圣诞节晚宴上,波特把韦恩带到了自己的房间,送给了他一幅彼得兔的画作为圣诞礼物,那是她新故事的开始,而韦恩对波特求了婚,她呆在了原地。在这个重要时刻,波特母亲的出现打破了这微妙的氛围。她并不想让波特和韦恩姐弟交往过甚,他们是商人,和波特家的阶层不一样。
父母的偏见是这段爱情的转折,也是波特人生朝不幸福方向发展的开始,可是波特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听话。她根本不在意父母的阻挠,自己第一个担心的是韦恩的姐姐米莉,她是波特的好朋友,也是一个不婚女性。波特害怕如果她和韦恩结了婚,就剩下米莉一个人了,她会不会讨厌自己的自私决定?但是当米莉听到波特说自己的弟弟勇敢求婚时,她激动极了,毫无保留地祝福他们。虽然她自己没打算结婚,但看到自己的挚友能收获婚姻幸福是最令她欣喜的事。
波特和韦恩都很坚定,波特的父母也做出了让步。如果他们俩在波特一家去湖区度假回来后还依旧想结婚,那么三个月后他们会祝福这对新人。那年的夏天是对他们俩爱情的考验,然而他们却不认为这是个大事,因为他们深爱彼此,足能够克服一切,包括时间。
在波特临别前夕,韦恩把戒指交给了她,这似乎预示了他们与父母赌约的胜利。这段爱情虽然没有被长辈看好,但在波特与韦恩分隔两地的假期里并没有意外发生。不像其他女艺术家的曲折爱情故事,韦恩没有移情别恋,他们不间断地通信,只需等待这个漫长夏天的结束。
然而,思念成疾这件浪漫的事杀死了两个人的姻缘。很久一段时间,波特没收到韦恩的信,父母在洋洋得意,年轻人果然经不住考验。之后,波特等到了米莉的信,她说韦恩病得很重。
得到消息后的波特抛下父母,孤身回到了伦敦。可是,她还是来得太迟了,韦恩的葬礼在前一天已经结束了。这样的情节让我想到了济慈与范妮的爱情悲剧,有时候,我们都傻乎乎地相信忠诚的等待会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再虔诚的男女都抵不过命运的安排。最后胜利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幸或不幸。
回归自然的余生
波特在韦恩去世后一蹶不振,他仿佛就是她的灵感源泉,他离开了,纸上的彼得兔、鹅、青蛙也都逃走了。波特没办法和别的画家一样,用艺术创作去转移心痛,此时,爱人与伙伴都离她远去,留她一人在原地,不知道是退还是进。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波特从湖区赶到韦恩家时,米莉向波特讲清韦恩生病的缘由,那时,波特似乎在压抑自己的情感,没有痛哭流涕,她表现得很成熟,很克制。然而,波特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回到家后,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夜深人静,她会躲在被窝里默默啜泣,她怎么会忘掉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但是,波特强迫自己一定要走出来,她说她必须要自己去找那条路了。离开父母、朋友、伦敦,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波特来到了湖区,买了一个农场。湖区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彼得兔的原型就是这里给予她童年的礼物。虽然她一直生活在伦敦,但是兜兜转转,回到了湖区——她的生命之源,创作之泉。她和这片土地的故事会重新被书写。
波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和其他受过情伤的女性画家或作家相比,她是一个积极应对人生遗憾的人,试图去让自己走出阴霾,而不是在过去越陷越深。而她选择的治愈自我的方式是回归自然,她相信,回到湖区,她的小伙伴们会归来,她自己也会重新振作起来。
波特通过出书赚得的钱足够保证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她选择拿这笔钱做更有意义的事。面对资本家要买下湖区的土地开发工业,谋取利益,波特公开与这些男人竞标买地,她只是想尽一己之力保护这片拥有优美自然风景的土地,那也是她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
同时,波特也再次在这片宝地遇到了另一个和她志同道合的人,希利思。他曾经是农夫的儿子,与波特在少女时期相识,那时的他经常听波特编的小动物故事,后来,他成为了律师,他们再次相遇。
和波特有缘的男人似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能像波特一样,和彼得兔说话,或者说他们都有着一颗纯粹的心。另外,希利思和波特价值观契合,几十年前,他告诉她,他希望湖区这片自然风景能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几十年后,他们共同在做这件事,造福了后代。
虽然波特和希利思的感情线非常隐蔽,两人的交流也很少,但是结局寥寥几句话会给人一种韦恩才是波特人生过客的错觉。少女时期的波特可能不知道,那时的希利思不仅仅是个乖乖听她讲荒唐故事的傻小子这么简单,他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未来的波特。他们的爱情或许就是命中注定。
《波特小姐》的故事在剧情方面不算是吸引人,也许是艺术家传记题材过于丰富,他们的人生总是有章可循,但是,她的故事的确令人感动。
波特小姐的经历可能和现在的我们很难有重合之处,但是她对待人生困难的态度依旧激励着观众。我一直认为,人生不是加法,而是减法。生活在给予我们考验时,会带走很多名利感情,那是命运的把戏,同时,我们也要自觉放弃很多,寻找心的方向继续前行,而这个取舍的过程叫作成长,有一时的舍也必有人生的得,这种清醒终会换来幸福,成为还不错的人生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