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邮箱里收到简书精选推送邮件,是时早上六点半,睡意朦胧打算起床,结果就被这个精选吓清醒了。 你凭什么一毕业就拿高薪。
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所以,如今面对那些让我帮忙介绍工作且对薪资要求高的毕业生,我都会反问一句,你凭什么一毕业就拿高薪?如果有那种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我为什么不去?
嘲讽90后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算算年纪也差不多,最大的90后已经25岁了,已经是职场的新兴力量,更多的90后开始涌入职场。批评的声音开始出现,我也是90后,说真的我不怕骂,我只是怕被毫无意义的指责。
我非常看不惯这篇文章里透露出的优越,一种自己苦尽甘来瞧着那些还在吃苦或者即将吃苦的毕业生的优越。也许作者是受到了那些敢要3000工资的小菜鸟刺激,但无论如何,没把自己的痛苦参透的情况下,这种优越感不必有。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也许都要遇到痛苦——为什么我要说也许呢——痛苦只是获取经验的一个低级形式,所以,即使你觉得你真的从你的苦难中提高了你的认知深度、知识广度等等,那么要恭喜你,也要佩服你。但是会存在这么一些人,处处都有高人指点,恰好本身还智商情商超群,莺歌燕舞的获得你在职场奋斗多年的一切。遇到这些人,你并不能报以轻视,因为你们拥有的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以为你痛苦没参透的原因,你成功的过程于别人无关,所以你不用觉得你是经过奋斗才取得现在的成绩,而你一个应届毕业生竟敢漫天要价是多么荒谬的行为。教训人的姿态暂时没有摆对,那么你之后的批评就缺了一个有意义的前提了。没有前提意味着什么呢?0。
回来说毕业生想要你嘴里的高薪是否是合理的,那我用一个毕业生的身份来说,是合理的。
有人说,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来上学,毕业以后期待高薪是无可指责的。我不承认这种流氓逻辑,女神我花三四个月追不到,怪女神咯?教育的投产比非常之低,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回报,那么彩票才是最佳选择。
第一,高薪是一种亟需的自我肯定。
无论愿不愿意,毕业生都要踏入社会了,从各种渠道认识的社会是猛于虎的,那么难免小心翼翼。手里想要有个武器对抗社会,最好就是金钱。那么高薪就能提高底气,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不过是一颗颗想在复杂世界里保护自己的稚嫩心灵,罪在何处呢。
第二,生活压力巨大。
在北上广也好,在西南也好,我相信每个毕业生期待的薪水只是符合那个城市的生活水平而已。敢要高价的只是部分桀骜不驯的优秀毕业生。很多人已经拿了家里20年的钱了,在学生时代的最后几年已经不再拿的心安理得了。房租要付,应酬增多,日用开支增加,种种都在逼着毕业生渴求高薪。而我们传统温室教育和现实所需的独立能力是脱节的,你不能指望一个20多岁尚且羽翼不满的雏鸟更好的应对整个蓝天,真的需要一个华丽的鸟窝。
就这两点来说,凭什么指责毕业生要高薪,如果不是为了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里活着,谁他妈愿意做身不由己的事。
当然,想法是这样的,拿不拿得到又是另一回事了。才华配不上野心的大学生多的是,你可以嘲笑他们那一点微薄的能力,这完全是自己在大学里作出来的,但是谁也不能嘲笑想过好日子的野心,活着不是只为了吃苦,甚至有人吃苦都不用,比如王思聪。
不过据我最近找工作期间在家里的遭遇,我算是明白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批评和建议都是扯蛋。他们都喜欢拿我一朋友、我一同事开头,给你提一个在他们看来十分美好的建议,但对于你来说十分不利且无法做到,只要你拒绝,他们又会觉得你就是图样,他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现在看的又那么清晰,批评你毫无脑子。
对,就是这样,大家都喜欢以自己现时的立场来给别人建议或者批评?
事实证明,大部分人的确是以自己单调的世界观来揣测这个世界。也许是从毕业就开始,也许是从某个不具体的瞬间,自己变得相当自卑,甚至于有个拿高薪的愿望都是不对的。经过自己一穷二白的奋斗好不容易有点成就,也许还没有成就,然后看见别人的愿望还要大笑一番。
还有,阅读能力要加强啊,拿高薪的能力,和拿高薪的愿望别混着一起。
网友评论
那,你的价值决定你的话语的重要性,还好你的话语不重要,nice。
另外,那篇文章作者用自己苦逼奋斗过程就能来给别人建议,这是要怀疑的。好比你去追女神,成功了。你来和我说,我好苦逼啊,怎么怎么追的。然后你就否定我,“你不配追你的女神”,也许你风采奕奕,才华出众,相貌堂堂。可是这些东西对我真的适用么,万一别人有钱怎么办。这就是建议的不合理性,以上。
另外你的贡献值会变成你的工资,你办公地点的租赁费,福利,融资的润滑成本,机房的建造和维护费…
尤其是两点原因,你只主观地说了自己为什么需要拿高薪,而没有证明自己为什么能拿高薪,用人单位会因为你的生活压力大,而给你开高薪?它们又不是做慈善。
典型的逻辑混乱,还好你写了这篇文章,能够在大家帮助下得到启发,否则在你面试的时候说出这种莫名其妙的理由,面试官恐怕会在心底说:你是未成年吗?
当然从你文末所表现出的态度与心智,我断定即便你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逻辑错误,也一定会极力反驳于我。我的期望是,被你文章误导的同学,看到下面的评论,能够有所启发。
另外企业的工资反应的是他认为你在市场上能拿到的平均偏低的价格,吊着你不让你走的最低成本。你的信心干我屁事。不乐意就去别家,看到底是我低估了你还是你高估了自己。
忠言逆耳,没必要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并且这忠言可能是“没资格要高薪又在要高薪的”毕业生的最后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连直面心灵的真实话语都顶不住,何以面对这残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