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段时间总能看到很多小伙伴在朋友圈发聚会照片,整个微信都弥漫这一种情意浓浓的温暖感,仿佛七色彩虹圈圈一转整个界面就自动循环播放起“朋友一生一起走”。
后来我跟一个情商极高的朋友聊天,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简直是够了,好不容易放那么几天假都奉献给了国家,什么人都找我吃饭,你说那些八百年没见的前前同事就别约了撒!”
我一脸狐疑,分明前一秒他还在朋友圈晒和之前同事一起回味旧时光的照片,配的文字还是那种,感慨岁月流逝友谊常在的发人肺腑的话,怎么没过一天就翻脸了?于是我有点小触动,原来对于某些来说,社交平台并不是剖析自我的地方,而是个维稳关系圈的幌子。认真凑齐九张图倒一杯香飘飘的说说很多时候也并不是想把谁捧在手心,只是自我假嗨,扯一扯潜在利益。我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倒觉得那些抱怨体的文字有些可爱,最起码它们看起来有些真实。关上微信的那一刻,仿佛脑后就炸响了“啊,朋友再见!”炮火连天的旧时代回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和被接受很多奇奇怪怪的信息,当吸收的事情变多了,我们也会试着去表达。起初社交圈子的兴起,一切都还初心萌动,每个字句都笨拙可爱。然而,人类总是太过聪明,慢慢地就发现了隐含在公众平台上的顺服和奉承的巨大力量,这种公诸于众的“直白”表达是一种摆脱面对面尴尬的获利神器。那些直抒胸臆的“我们”很容易在你和我之间架起一座桥。
我其实是一个很介意将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的人,因为我的职场情商很低,所以就干脆将领导屏蔽。其实这种做法无关于任何情感上的考虑,只是希望在我自我放松的生活里不用再顾忌着我可能哪天大姨夫来袭,闹情绪的一句祖先问候踩了谁的雷区,而无意之中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我没有那种追随leader抓着节奏,在朋友圈里讨好领导的本领,就只想靠能力上位,无需掺杂。
有人会说,这就是一个虚伪的社会呀,你不发别人发,那样子你岂不是很被动?其实,首先我并不觉得在朋友圈里假嗨的人有多卑鄙,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能力,那种能将个人真实情感和社交情绪分的很开的人其实才更应该被写进教科书中,成为被集体膜拜的范例,这是情商的一种体现,大概写出来也不比厚黑学容易吧。而我为什么不去做,只是因为我不会。
无论顺势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是一个人的自我选择,是活得精彩的一种生活形式,没有什么好坏,只有是否适合而显得得当。现在我们太容易被周遭所左右,个性似乎变成了一种小众形式,只能拿来标榜,而我们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的样子太容易被世俗定论。昨天的那期《奇葩说》里有个选手叫冉高鸣,其实之前在《大学生来了》里我见过他,挺有个性的一个人。然而在他三观稍有滑坡的发言里被马东评论,说他没有自我,一半像肖骁,一半像马薇薇,说他太想红迷失了自我。底下弹幕的评论纷纷倒戈说这就是冉姨(冉高鸣)本人啊!虽然我大部分时间很赞同马东,但此刻突然觉得有点倾向于冉高鸣,任何一个个体都没有“个性”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人可以说个性是具有唯一性的,“你身上有谁的影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人主观的一种自我评判,不具有普适性。所以,我倒是觉得因为性格有表演成分这样的原因把选手踢出局似乎有些偏颇。
而这就是现实中的世界,没有人说NO时,你会觉得马东说的有道理,而即使我说了反对意见,很多人依然觉得他说的比我有道理,那说明,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在你的观念里有好和坏,对和错,有既得利益、潜在利益和个人损失。别人发了假嗨的朋友圈,我也要迎头赶上。这就是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体现了同一种态势的根本原因。我们不是商人,但我们有规避风险的意识。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点,如果你实在是学不会自戳G点,那还是算了吧。毕竟主动让对方攻占朋友圈这件事多少需要一些技巧的,一个卖花姑娘不要总想着跟达芬奇学画鸡蛋。就算你学会了画鸡蛋又怎样,怎么的你还想抢了鸡的饭碗啊(只是个卖个萌,无关其它)?
请勿对号入座,谢谢合作!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